為了保障流化床燃燒室內煤粉燃料、燃料灰和石灰石等物料充分的接觸,並保持物料的充分的循環,即進一步的參加燃燒反應,循環流化床燃燒裝置安裝了分離器和會送裝置。分離器的分離效率可以達到95%以上。實際上盡管分離效率很高,但由於爐內固體物料濃度很高,分離器未能捕集而隨煙氣進入對流煙道的飛灰濃度仍相當大。同時在尾部煙道中煙氣一般向下流動,固體顆粒一邊隨煙氣流動,同時又受重力作用,顆粒的絕對速度是煙氣速度加顆粒終端速度,比爐膛內煙氣上升氣流的絕對速度要高,高的顆粒濃度加上高的顆粒速度,常常導致省煤器等尾部受熱麵磨損嚴重。
防磨損措施:可以在省煤器迎風麵2~3排加裝防磨管或護瓦,為防止煙氣從走廊通過,可以在煙氣走廊每一個彎頭處加裝護瓦,也可以在煙氣走廊上部加擋板。省煤器管要上下在一條線上,不能有從中間稱出的管排。空預器盡量采用橫排臥式布置方式,因為這樣布置可以減少空預器堵住。另外,為防止迎風麵管子的磨損,可以在上2~3排加護瓦。
2、鍋爐配置不合理
2.1 燃料特性與燃燒份額分配不合理
由於燃料特性的差異,導致燃料在爐膛內停留時間不同,物料平衡及熱量平衡不能達到理想的狀態,要達到這兩種平衡,必須確定進入燃燒室內的燃料在上、中、下各部位的燃燒份額。一些循環流化床鍋爐達不到出力,原因之一就是燃燒份額分配不合理。如當燃用揮發份低位發熱量高的煤種時,燃料在爐膛內不易完全燃盡,在分離器及返料器後燃,由於發熱量高,給煤量少造成循環量不足,使密相區超溫,出力達不到。用大風量運行,則加大受熱麵的磨損,增大排煙熱損失。
2.2 燃料粒徑配比不合理
循環流化床鍋爐對燃料粒徑要求為0—13mm,而較大顆粒隻占很少部分,對入爐煤要求有合理的搭配粒度。對於揮發份高的煤,由於在燃燒特性方麵破碎性較好,粒度可適當放寬。而對於揮發份低的燃料,必須破碎到合適的粒度範圍,才能達到較好的出力。這是因為揮發份低的煤,燃燒速度慢,顆粒破碎性差,顆粒過大,容易使大量顆粒聚集在密相區燃燒,循環量不足,造成密相區超溫,不得不減煤,減低鍋爐出力。
3、結焦問題
結焦多發生在點火或壓火過程中,按照結焦發生的溫度不同,結焦可分為高溫結焦和低溫結焦兩種。當床層整體溫度水平較高而流化正常時所形成的結焦現象,稱為高溫結焦。發生高溫結焦時,結焦麵積大,有時會波及整個床。高溫焦塊一般表麵上看呈熔融狀態,冷卻後的焦塊質地堅硬,呈深褐色,並常常夾雜有少量氣孔。引起高溫因此,當發現有高溫結焦現象時,是要及時調整風量或返料量。
有兩種情況引起的而引起的結焦,另一種是在此情況下直接由低溫燒結所引起的結焦。低溫結焦的特點是焦塊中常常帶有許多嵌入的未燒結的顆粒。低溫結焦比較容易出現,如在啟動過程或壓火時,可能會在床層內出現,在爐膛以外,來料的含碳量高,且沒有做出及時的相關參數修改,如風量和返料量,也會出現低溫結焦。低溫結焦是由於灰渣在爐內沒有充分的熱能(溫度)使其變形,便產生了結焦。低溫結焦的治理目標就是讓灰渣產生變形,處於一種不穩定狀態。一方麵可以改變易結焦部位的流動性,保證物料的充分流動;二是保持鍋爐床溫的均勻穩定,一般在1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