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上述原因,在進行船舶檢驗的時候,必須加強對備用設備的檢查檢驗力度,對於沒有安裝備用油泵組的船舶,要及時安裝;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以及操作人員的安全教育,使他們充分認識到如果不安裝備用油泵組當出現突發狀況時將會造成的重大損失;另外,如果安裝了備用油泵組,在啟動備用油泵組應急換舵仍然失效的時候,就要加強對報警器及油路的檢查,及時對低液位報警器進行修複,並將油路中的空氣排除幹淨。
2.3油水分離器堵塞。油水分離器出現堵塞會引起報警器出現持續報警的現象。油水分離器出現堵塞的情況主要是由於油水分離器設備前的吸入管路上沒有設置濾網或泥箱,汙水長期從此排除造成分立元器件的發黴堵塞。
因而,當在檢驗過程中發現油水分離器出現堵塞的情況,要更換新的油水分離器,將防汙管路重新接好,管路應盡量縮短,並設置便於清潔的濾網和泥箱。含油艙底水應由配套泵泵入油水分離器。處理水即汙水排出口應位於載重水線以下,設置截止止回閥或可閉式防浪閥。處理水的排出口要遠離江水進水口,以免對江水造成不必要的汙染。
2.4艙底水係統水密性不良。在檢驗過程中,艙底水係統水密性不良主要表現在水密艙壁上有孔洞,出現此種情況的原因為:選材不當,材料質量不合理,或者有的材料出現了扭曲變形已不適用與底艙製造中,但是處理後仍然投入適用;在底艙製造過程中,施工人員和技術人員的工藝方法以及施工技術不到位;孔洞的位置不符合設計要求或者不符合實際需要的時候要重新打孔,在重新打孔的時候對原有不符合使用要求的孔洞沒有及時處理和修補。實際上,隻要底艙不觸礁或者無強外力影響,這些孔洞是不會影響船舶的正常航行的,而當底艙發生漏水時,水就會一點點進入艙室進而造成船體荷載大大增加,嚴重的話甚至會導致船舶下沉淹沒。
在檢驗過程中發現水密艙壁出現孔洞,要對孔洞進行修補和打磨,之後要有相關人員進行檢驗,合格後可繼續投入使用;與此同時,對於艙底水係統的製造過程,特別是水密艙壁的製造過程,必須加強監督力度和檢查力度,禁止私自在艙壁上開孔,當需要進行開孔的時候,必須經過船舶檢驗人員的同意並在監督人員的監督下進行,在開孔的時候必須保證孔洞是完全處理水密狀態,還要考慮孔洞大小的合理性。
3.結語
綜上所述,在船舶機械長時間的運轉過程中,由於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機械故障已是不可避免的,且故障的類型複雜多樣,造成故障的原因也來自多方麵,因此,分析故障原因並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是一項很艱難的工作,必須通過船舶檢驗方法將故障判斷與故障處理相結合,這就要求船舶檢驗人員具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的船舶檢驗知識,同時還必須熟悉設備運行狀況、機械的組成情況以及通過現象判斷故障的能力,隻有這樣,才能在船舶檢驗中及時發現問題並提出具體的處理方法。當然,對於船舶機械故障的判斷還可以通過其他方法來進行,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學習,總結經驗,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找出更多船舶檢驗方法,從而提高內河船舶檢驗質量,為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