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生物濾池技術缺點
生物濾池這一技術有其優點也有幾方麵的缺點需要我們加以了解,這些缺點包括需要反衝洗、預處理以及流失濾料、損失水頭大。(1)反衝洗。定期對生物濾池中遺留下來的SS反衝洗,對生物膜進行更換,保持池內清潔,避免細菌的滋生。在反衝洗的過程中,由於是在短時間內所以水力的負荷相當的大,水反衝出來之後直接就流回到最初的沉池裏麵,給這個初沉池帶來巨大的負荷衝擊。所以說,這項技術在節約可進行第二次汙水沉澱的池的同時,需要有一個能夠對汙泥進行緩衝的池,這樣才能減輕水回流造成的衝擊。(2)預處理。生物濾池內的填料粒徑很小,容易在SS進水比較高的時候使得濾池內的水頭發生損失,導致堵塞增加反衝洗的次數,造成管理的不便以及處理費用增加,所以需要先把要進的水預先進行處理。(3)流失濾料。生物濾池的設計或者是管理不恰當的話,很容易造成濾料隨著水流流失,對濾池造成破壞,降低其效率。(4)水頭的損失大。生物濾池這項技術和其他汙水處理技術相比,水頭損失會比較的大,提升了汙水高度。這些不足的地方是生物濾池這一處理汙水的技術未來需要改進的方向,將這些缺點改善之後,這項技術處理汙水的實踐效果將會更加顯著,為環境作出更大的貢獻。
4、影響生物濾池運行效果的因素
對生物濾池運行效果產生影響的因素主要有反衝洗和溫度兩方麵[3]。
4.1反衝洗因素
生物濾池具有將生物膜強氧化之後進行降解的能力,同時還具有將其攔截在濾層中的功能,這是種能將汙水大規模回收再利用的技術,在進行汙水處理時,不僅效用高而且不需要耗費很多的能量。濾池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後,其中的濾層要定期的進行反衝洗才能夠進行再生。反衝洗過程中,一定要將被截留的物質進行釋放,而且不能夠把生物膜損害,並及時進行更換。反衝洗作為確保生物濾池運行的關鍵,必將對運行效果造成嚴重影響。也就是說,反衝洗過程考慮的是再生的效果,而不依據理論進行,這個過程在確保過濾能力恢複的同時,也要使得濾池填料表麵附著的生物體滿足下一次汙水淨化處理的要求。
4.2溫度因素
溫度是影響生物濾池運行效果的因素之一。生物膜在生物濾池中處於核心地位,確保著對生物膜進行反應的儀器穩定運行。異養微生物存在於生物濾池中,而且在適宜的溫度下可以形成生物膜,但對溫度的限製極其嚴格。在低溫下的生物可以利用有機基質的濃度是否成為限製因子,若不限製,那麼就會很快的增加異養細菌生物,反之,雖有增加,但速度緩慢。溫度對生物濾池與懸浮生長反應器的硝化影響,在短程作用中的影響不同。生物濾池中存在的反應器將溶質用與動力學特性不相符的擴散、傳遞方式控製硝化作用。研究表明,20℃是反應器中氨氮去除率的臨界溫度,低於20℃,去除率較低;20℃時,氨氮去除率上升;高於20℃,去除率增長隨著溫度的升高逐漸緩慢。
5、結語
生物濾池具有高效、低耗能處理汙水的特點,是解決水汙染與短缺的汙水生物處理有效途徑。生物濾池處理汙水簡單有效,流程短的同時所需費用低,並且池中的有機負荷很高,這樣的工藝非常適合那些對環境要求高但資金少、技術水平低的工業,是處理生活汙水以及工業產生的低濃度汙水的理想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