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行業環境分析
由於我國水務行業市場化程度和行業集中度均比較低,目前我國水務行業競爭程度較國際水務行業成熟市場和國內其他行業相對較低,市場呈區域壟斷、整體分散的格局。本文運用五力模型,對我國水務行業的整體競爭格局進行綜合分析。
1.潛在進入者。伴隨中國水務行業的市場化不斷推進,政府也逐漸放開了對水務行業投資主體的控製,越來越多的外資水務企業及資金實力較為雄厚的民營資本投資主體通過與各地水務企業合資、整體轉讓特許經營權或BOT等方式向水務產業滲透,逐步成為水務行業競爭的新生力量。雖然水務企業眾多、行業集中度不高,但是由於行業自身的特殊性及水務投資額的巨大,水務行業仍有較高的進入壁壘。
2.替代品。水是人民生產生活的必需品,需求的價格彈性較低,飲用水的替代品是軟飲料和瓶裝、桶裝礦泉水。從長期看,替代性非常小,自來水行業基本不麵臨替代品的威脅。而在汙水處理領域,由於城市汙水排放量較大,汙水處理仍須依靠修建城市汙水處理廠的方式進行。目前隻有一些改進的技術、設備等用於汙水處理以降低處理成本,但仍沒有任何技術、設備、方法能夠完全替代汙水處理廠的功能。
3.供應商議價能力。擴張的水務行業供應商應包括資金提供、項目設計、設備提供、建築施工及資源性供應等。由於水務企業資金需求量大且目前政府貨幣政策不是較為寬鬆,資金提供者無疑是最強勢的供應商,從某種意義上說,對於項目的成功具有決定性作用。而項目設計、設備提供、建築承包商則相對弱勢,其議價能力較低。資源性供應商主要包括原水、電力等方麵,由於這兩類供應商具有壟斷性,其供應價格基本固定,因此水務企業的議價能力較弱。對於設備及其他原材料來說,水務企業則與供應商處於討價還價的地位,設備材料供應商之間競爭非常激烈,水務企業議價能力較強。
4.購買者議價能力。對於水務行業來說,購買者即用水戶。通常城市供水水價及汙水處理費的調整需要發改委牽頭,召開聽證會並經過各政府部門的層層審批,這無疑使得生產者提價成本上升,而政府在調整水價時,必須考慮購買者的實際支付能力和支付意願,這無形中增強了購買者的計價還價能力。而對工業用水戶來說,水務企業為了爭取到大的工業用水戶往往會給予大的工業用水戶一些水價優惠,並且目前國內很多企業仍然開采或偷采地下水用於其生產,這使得工業用水戶具有一定的議價能力。
5.行業內部競爭。行業內競爭力量是五種競爭力量中最重要的一種,隻有那些比競爭公司的戰略更能帶來競爭優勢的戰略,才可能成功。目前由於水務行業處在一個大發展的黃金時期,加之水務企業很強的排他性,大部分水務企業都以快速擴張,搶奪市場為主要發展策略,行業內的競爭非常激烈。加之外資水務企業在水處理技術及資金上的優勢,使得整個水務行業的競爭愈加的白熱化。
綜上,當前中國水務行業整體發展處於資源瓜分、確立勢力範圍的塊狀異質化競爭階段,行業集中度低,爭搶市場和跨區域競爭是市場競爭的主要形式。
四、結論
通過對我國水務企業所處的宏觀環境及中觀環境的分析,明確了我國水務行業所處的外部環境,現實的水務企業可以以此為依據,結合其自身的優勢及劣勢,製定出更為符合企業自身的發展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