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施工中超厚結構以及超長結構材料的使用不斷增多,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結構產生的收縮變形情況,增大了建築裂縫的發生率。設計規範要求普通鋼筋混凝應每間隔30m就要設計有相應的沉降伸縮縫結構。並采用密封膏填充在伸縮縫中,然後在縫上鋪上二布三油壓縫條,設計寬度為25厘米。在剛性防水層結構下塗上二度滑石粉作為一層隔離層,能在一定程度幫助解除結構層產的約束作用。
3.2在施工過程中預防屋麵滲漏的主要措施
3.2.1施工中加強屋麵結構中上層鋼筋網具有的保護作用。建築屋麵上層鋼筋材料,在屋麵板中能發揮的抗拉受力能幫助克服外荷載造成的彎矩作用,並且有效抵抗溫差作用以及收縮特性雙重作用。因此,在施工中,屋麵上部鋼筋由於振搗棒產生的振搗作用或者是施工作業人員踩踏作用而使其降至底部而沒有受到保護,所以在施工中可以利用墊塊幫助墊起上部鋼筋,並且橫向、縱向墊塊間隔距離應控製為1m。
3.2.2防治預埋線管部位的裂縫。結構中在多線管聚集部位,削弱了截麵混凝土結構而造成應力聚集,從而在薄弱處發生裂縫情況。所以,在敷設線管工作中盡可能防止出現立體交叉穿越現象,其中可將線盒應用在交叉布線部位。
3.2.3提高屋麵混凝土的養護工作。針對混凝土進行保濕養護工作,能有效提高屋麵各類性能,並增加屋麵結構強度。處於搶工階段以及澆水階段會對施工作業進度以及施工放線產生影響作用,所以此時屋麵混凝土結構不能獲得充分的保濕養護工作。所以,盡可能確保采用草包或者是麻袋進行覆蓋一周左右的時間,使其能獲得充分的保濕養護。
3.2.4提高混凝土材料性能,改善屋麵結構防水能力。屋麵混凝土結構自身具有的防水方法可以分為2種:(1)骨料級配方法:采用一定比例的骨料級配、石料以及砂料來共同配置混凝土混合料,幫助減少水泥砂漿需求量,從而控製用水量,確保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密實度。(2)在混凝土材料中添加相應的外加劑,幫助提高混凝土材料性能。其中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劑是一種提高抗滲能力的有效方法,外加劑主要有氯化鐵、減水劑、三乙醇胺以及引氣劑等。將外加劑添加到混凝土中,形成一些膠凝物質,幫助調整孔結構,將毛細管路進行填堵,提高混凝土密實度、減少孔隙率,從而達到防滲漏目的。近年來,隨著施工技術以及施工混凝土材料的不斷發展,混凝土外加劑得到推廣采用。目前,使用最多的除了減水劑之外還有混凝土膨脹劑[3]。
4.結語
總之,做好屋麵防水工作要從工程設計工作開始做起,科學、合理設計房屋結構的防水功能,從而製定詳細、可行的屋麵防水工作方案。從設計方麵、施工方麵以及後期保濕養護方麵做好屋麵防水的質量控製控製,在每一個工作環節都要考慮到屋麵防水作用,做好施工質量控製工作。從而從根本上實現屋麵有效防水作用,避免發生滲漏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