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強防災意識
在電網係統運行的過程中,管理人員可以在線路上安設保障係統,以此來對線路進行有效的監督,預防線路發生冰凍災害,提高人們的防範意識。電力的正常運行有利於國家及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如果線路出現故障,那麼就會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在恢複電路的過程中也會浪費較多的時間,而這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失。所以,與其在線路發生故障之後進行維修,還不如提前對線路進行預防。作為一名優秀的管理人員,就必須要有一定的防範意識以及憂患意識,保證電網係統的正常運行。
2、全國冰區劃分
由於我國地大物博,東西南北氣候特征都有著巨大差異,對應不同地理環境,采用同一覆冰值的設計指標顯然是不合理的。因此,應針對不同地區的氣象條件,開展線路覆冰的概率分布統計,以此來劃分冰區。對於容易發生冰凍災害的地區,覆冰值的設計應留有一定的餘量,且應建立冰情監測站。當極端天氣來臨時實時監測冰凍情況,對可能出現的冰凍災害采用應有的手段進行預防。
3、防冰、除冰措施
當利用有效設計仍無法有效抗冰時,則需采用必要的防冰和除冰措施來保證輸配電工程的正常運行,通常采用的有以下幾種手段:
(1)熱力法。由於導線自身發熱,可對其加以利用,配以附加熱源,使冰雪無法覆蓋在電線上,或加速已覆蓋冰雪的融化。該方法在我國使用較廣,往往采取不帶負荷短路的方式使導線迅速加熱起到融冰效果。
(2)機械法。這是我國最常用的人工除冰方法,使用簡單,效果明顯。一般是采用木棍、竹竿等工具對嚴重覆冰的線路進行敲擊,這種方法具有很好的除冰效果,能在短時間內迅速除冰,而缺陷是若線路地處人無法輕易到達的位置,則除冰難度劇增。另一種機械方法是利用起重機、絕緣工具車等方式,通過人在地麵操作滑輪在電力線路上滾動除冰。
(3)被動法。在人力難以達到的山區、湖泊等地形,往往采用被動法來除冰,主要依靠風、地心引力、溫度變化等等。通過在輸配電線路上安全除冰環、風力錘、阻雪環等設備來利用自然手段,達到被動除冰的效果。
(4)其他方法。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方法也不斷被提出並得以驗證,目前有效的方法有電磁脈衝、氣動脈衝、電子凍結、碰撞前顆粒加熱等防冰、除冰方法,通過合理的利用,均能起到線路防凍的效果。
總體來說,在冬季來臨時,應加強對輸配電線路的清掃及監督,製定完善的應急預案,包括多套電網運行方式、拉閘限電、發電機組供電預案等等,在有效降低災害發生的同時,完善的應急預案可迅速實施響應,將損失降到最低。
四、結語
目前,對於輸配電線路的防冰和除冰,仍然沒有一勞永逸的方法,上述的各種防凍措施也都各有優劣。對於某一種防凍方式,即使存在可行性,也需考慮經濟性的問題。而我國南方各省的氣候、地形特點使得冰凍天氣易於發生,導致輸配電線路容易產生覆冰現象。因此,對於不同地區的防冰及除冰應做到因地製宜,在充分認識覆冰形成的條件和機理的前提下,采取有效的應對措施,諸如對輸配電線路提高覆冰設計值或對杆塔進行必要的改善,減小冰凍災害發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