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2施工放樣
在設計寬度外0.3~0.5m設置邊樁,樁距彎道10~15m,直線段15~20m。水準儀測出標高,在邊樁上標出虛厚標誌。
3.1.3上料攤鋪
上料時指派專人在現場指揮,根據現場使用車型,參照計算配料表,按進料順序並考慮均勻布置的原則,分別指揮車輛分塊卸料,並及時地用平地機或推土機攤平,不足部分補齊,多餘攤走。二灰土上料順序為土、粉煤灰、消石灰、水泥(外摻)。第一種材料攤鋪均勻後,宜先用兩輪壓路機碾壓1~2遍,然後再運送並攤鋪第二層材料。在第二種材料層上,也應先用兩輪壓路機碾壓1~2遍,然後再運送並攤鋪第三種材料。
3.1.4拌和
路拌法的拌和是在三層料都攤鋪好後進行。工地上使用的是兩種機械,一種是穩定土拌和機;另一種是拖拉機帶鏵犁加缺口圓耙。拌和原則是先幹拌後濕拌。使用拌和機拌和時,先幹拌1~2遍,後濕拌2~3遍;使用拖拉機時,先幹拌2~3遍,後濕拌5~6遍,考慮風幹、蒸發等因素,在控製最佳含水量的情況下酌情加水,為碾壓提供合適的含水量。拌和完成的標誌是:混合料色澤一致,沒有條紋、灰團、花白且水分合適均勻。拌和時應注意杜絕夾層及接頭處漏拌,對接頭處要重新翻拌,必要時輔以人工處理。
3.1.5整形
拌和結束後應及時整形,整形按三步進行。第一,初評時應及時恢複丟失的施工標高控製標誌,用平地機大誌整平後,利用履帶拖拉機或推土機排壓1~2遍;第二,複平時按機械試鋪的壓實係數,利用邊樁標定的控製標高拉線檢查控製橫坡、標高,應從高處刮向低處,避免薄層貼補;第三,終平按壓實係數考慮壓路機的碾壓,再拉線檢查控製最後一次整平,在整平過程中,平地機通過每個斷麵時,都按事先拉線來調整刀片的高低,以保證要求的平整度和路麵橫坡。
3.1.6碾壓
終平結束後,抽檢該層的中平標高是否符合要求。混合料含水量符合當時施工最佳含水量時,及時進行碾壓。碾壓分三步進行:第一,初壓,選用輕型壓路機(8~10t)或輪胎壓路機進行穩壓,慢速碾壓1~2遍;第二,複壓,用重型壓路機(12~15t)碾壓,以1~2檔的速度壓2~3遍,第三,終壓用重型壓路機快壓一遍,必要時,用輪胎壓路機再壓一遍。最後壓至表麵無明顯輪跡,經檢查達到規定壓實度。
3.1.7接縫和調頭處的處理
兩工作段的搭接部分,應采用對接形式。前一段拌和後,留5~8m不碾壓。後一段施工時,將前段留下來的未碾壓部分,一起再拌和碾壓。拌和機械及其他機械不宜在已壓成的二灰穩定土上調頭。如需在上麵進行調頭,應采取措施(如覆蓋10cm厚的砂或砂礫),保護調頭部分,使穩定土表層不受破壞。
3.1.9養生
二灰土碾壓完成後的第二天或第三天開始養生。通常采用灑水養生法。養生期一般為7d。在養生期內,除灑水車外應封閉交通。養生結束,應立即鋪築麵層或做下封層。
對於道路基層底基層的施工,要嚴格控製鋪築材料的質量,配合比,施工機械的鋪築方法等多種因素,現將心得總結如下:嚴格控製材料的質量、優化生產配合比、合理選配性能良好的施工設備、采用最佳的組合方式、正確選擇施工方法和施工工藝是保證質量的重要環節;低於標高部分,嚴禁采用薄層貼補的方法,隻能由混合料補足標高;施工中應嚴格控製混合料的含水量;養生是二灰土底基層強度形成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