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合理安排掘進順序
礦井工程的施工質量受到了地質以及測量等的直接影響,因此該礦井在進行采區設計時需要嚴格按照礦井的地質情況進行工作麵的劃分。所以在編製作業規程的過程中,首先要了解工作麵的具體地質情況,以此來合理安排掘進順序,如果在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需要開展多頭掘進,保證工作麵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投產,不過一定要嚴格遵守相關安全規程的規定。如果條件允許則需要安排巷道上山掘進,通過先完成軌道運料巷的掘進工作來確定煤層的變化狀況,以此來確定膠帶運輸巷的掘進方向。
3.4 提高掘進的機械化水平
通常情況下在掘進巷道時都會沿著煤層進行,但是由於煤層非常容易破碎,所以出煤工作量所耗費的作業時間相對較長,因此,在確定施工方案的過程中要盡可能的選擇刮板輸送機進行運輸,采用聯合掘進機將鑽進、裝卸以及運輸等工作全部一機完成,有效的解決巷道支護的問題。通過這一方式不僅可以降低勞動強度,提高施工效果,還能夠確保“以掘保采”的順利完成。而由於聯合掘進機在掘進以及破煤等過程中都是連續不斷的,所以一定要確保相關的施工措施能夠相互配套,盡可能的減少停機時間。
3.5 選擇科學的作業方式,確保正規循環
為了加快巷道掘進的速度,保證掘進施工質量,還應該選擇科學合理的作業方式,確保正規循環,這就要求在編製規程的過程中根據礦井地質條件,針對性的編製出一個滿足實際施工情況的作業循環圖標。如果出現組織不當的現象,不僅會影響到掘進速度,還會造成用工浪費的現象,降低煤礦的經濟效益。在製定掘進作業循環圖標時,要將掘進中可以同時進行交叉作業的工序全部確定出來,例如交接班檢查以及架設的準備工作、裝藥和掩護設備、鑽上部眼和清理出煤、打下部眼和清洗炮眼以及永久支護與出煤等的平行作業等,合理安排施工人員,有效提高施工效率,盡可能的縮短作業循環所花費的時間。然後再按照循環耗費的時間以及平行作業過程中所占用的人工,繼續製定合理的工作製,在本次礦井施工過程中主要采用了四六交叉工作製,提高勞動效率,避免發生工時浪費的問題。
3.6 做好施工現場的管理工作,提高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
首先,在加強施工現場工作人員的出勤管理時,一定要確保每個班組中作業循環圖標的人員數量全部到位,這主要是由於要想提高巷道掘進速度,確保巷道掘進施工質量,就一定要將人力放在首要位置進行考慮,一旦出現施工人員不足的問題,就無法保證個別工序按時按量完成,導致各個施工工序之間發生紊亂現象,無法形成正規的作業循環,所以在現場管理時一定要做好出勤管理。在配備人員時,掘進隊的總人員一定要比作業循環圖表中所規定的多出20~30名,保證工人能夠輪流休息,填補由於事假以及病假等原因不能及時到崗的人員。但是並不是說施工人員越多就越好,如果人員過多反而會出現勞動力閑置的現象,嚴重浪費工時。所以在巷道掘進中不僅要抓好出勤管理,還要注重勞動生產效率的提高,加大培訓力度,提高施工工人的素質,盡可能的適應現代機械化生產所提出的要求。另外在進行現場施工管理時,還需要組織施工人員嚴格按照施工規程展開作業,保證作業的正規循環,通過實行定崗、定位工作製,將任務分配到各個班組,將責任落實到個人。在一定時間內通過使用固定的施工器具,保證每個施工人員能夠在各自的崗位上順利完成既定任務。
4、總結語
總而言之,通過對某礦井的具體掘進情況進行分析,合理設計采區工作麵,編製嚴格的作業規程,有效提高施工人員的素質水平,及時改善了由於巷道過岩溶陷落柱造成的圍岩鬆散的問題,進一步提高了圍岩的整體強度,確保了礦井掘進施工的安全可靠性,能夠讓工作麵進行正常的接替,獲得了較為可觀的經濟效益,值得在同類礦井的巷道掘進中進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