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混凝土環形梁施工技術(2 / 2)

3、模板拚裝處理

在模板拚縫的位置兩側粘貼美紋紙,用於保護模板表麵,使用高級原子灰修補、砂紙打磨後,刷一道模板漆,形成5mm寬消縫帶。梁側模采用硬拚的方法進行安裝,注意環形梁側模小麵應根據拚裝角度,裁切出拚裝口,以保證與直線梁側模硬拚時的嚴密性,然後再進行消縫處理。

4、混凝土澆築與養護

混凝土澆築過程中,在不能使用70、50型振搗棒振搗的位置,應使用小直徑30型振搗棒在預定振搗位置進行振搗,鋼筋過於密集無法振搗的部位使用鋼筋進行人工振搗,以保證成型密實。在振搗時充分考慮振搗棒的振搗半徑,確定插入深度,使混凝土得到充分振搗。環形梁應一次澆築成型,不留施工縫。混凝土澆築完成後,應及時進行養護。本工程施工是在初夏,因此可采用澆水養護的辦法,並覆蓋塑料膜,養護不得少於14d。

5、完成效果

鋼筋綁紮完成後,除為預留振搗口而合並的鋼筋未發現鋼筋有大的位移,箍筋也未出現大於1個箍筋間距的位移。工程完工後,對環形梁進行了質量檢查,構件表麵未出現有害裂縫,達到設計要求,並且順利通過了結構長城杯的檢查驗收。

三、環形梁鋼筋架錯位的防治

環梁鋼筋受力筋和箍筋間距小,且鋼管柱與環粱鋼筋間距小造成工人操作困難,以及環梁筋綁紮好就位後,由於采取固定措施不當在澆築及其他外力影響下很容易發生錯位。為此,作業人員要經過詳細技術交底,並製定鋼筋質量標準,認真執行三檢製度:鋼筋綁紮成形、墊塊固定完成後,對鋼筋的規格、數量、錨固長度、預留洞的加固筋、構造加強筋等都要逐一檢查核對,骨架的軸線、位置、垂直度都必須實測檢查。

四、環形梁混凝土裂縫防治

對於大體積混凝土環梁,控製溫度裂縫成為混凝土控製的重點。為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控製:(1)分塊施工,施加預應力控製裂縫。施工分塊原則是兩塊之間設施工縫,相鄰兩塊的後一塊混凝土澆築時間為在前一塊混凝土澆築完成20d以後,減少混凝土前期收縮裂縫。預應力筋張拉逐塊連續進行,分兩次張拉,通過預應力張拉,控製混凝土後期裂縫產生。(2)及時測溫。在環梁中間位置設置測溫管,布置一個測溫點(由三個測溫管組成),對梁上、中、下三種混凝土高度處進行測溫。測溫管外露端頭處要進行塞堵,測溫時拔掉堵頭,測溫後再塞入堵頭。測溫時間:終凝後0~24h為每2h測溫一次l第2d至第7d為每4h測溫一次,第7d至第14d每6h一次。(3)設置溫度後澆帶。在後澆帶澆注混凝土前必須將整個截麵按照施工縫的要求進行處理,清除雜物,水泥薄膜、表麵鬆動的砂石和軟弱混凝土層,並將兩側混凝土鑿毛,用水衝洗幹淨,充分保持兩側混凝土濕潤。在表麵塗刷水泥淨漿或混凝土界麵處理劑後,及時澆築混凝土。後澆混凝土采用無收縮混凝土,摻用微膨脹劑,精心振搗密實,注意澆水養護。

五、結束語

目前,在工程施工中,混凝土環形梁施工技術,已經得到了人們的廣泛應用,並且通過相關的技術處理,也使得其混凝土環形結構的質量得到有效的提高,這不僅有利於我國城市規劃建設,還滿足了人們生產生活的需求。不過,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其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因此施工人員在工程的施工中,一定要對其施工質量進行一定的控製,從而保證其施工質量符合工程的施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