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優化環網結構。以往的電網接線形式采用的放射性或者樹枝形,其可靠性較低,而爭鋒網絡均采用樹枝網供電的可靠性相對較高,而10KV架空裸體導線采用的單電源放射性結構的供電能力十分有限且網絡較為脆弱。因此可以將整個供電改造為環網結構,其聯絡性良好,並使用多電源自動投入裝置,在線路出現問題後,了可以有效的縮短檢修停電時間,保證線路的安全運行,逐漸實現配網自動化。
2.1.3預防雷擊。防止雷擊的方式可以選擇將針式絕緣子淘汰,而使用瓷橫擔。現代社會電力消耗極大,市區使用的電纜量不斷提升,對其架空線路需要先接地引線,將金屬的外皮一起接地,還需要把電纜的另一端外皮也進行接地處理,防止電纜的芯線與金屬外皮之間產生放電現象。在配網中,柱上斷路器長期保持電台狀態的開路運行中,其可以視為配電線路的終端,如果斷路器的一側出現雷擊現象,雷電波具有反射疊加作用,雷電壓機會成倍增長,直接造成斷路器的損傷,因此需要在斷路器的兩次均設置防雷設施,斷路器的外殼還需要進行接地處理[4]。
2.1.4引進新技術。在擴建的電網中,會新增一定數量的電源,應全部使用技術先進且可靠性良好的新型設備,供電方式也需要有所改變,即選擇具有100%電荷轉移能力的聯合供電方式。需要在擴建的新電網中實現自動化,做到判斷故障線路自動化、故障隔離自動化並自動處理,需要將非故障段負荷轉帶,才能實現,進而保障供電運行的可靠性。
2.2管理層麵
2.2.1明確管理目標。在配電網的日常管理中,應將保障設備的可靠性及安全運行作為管理的目標,並根據電網的實際情況製定管理措施,並將該管理措施滲透至生產管理的各個方麵,使管理工作具有目的性。定期舉行會議,對於供電可靠性管理工作進行總結、評價,將各項管理指標量化、細化,並分析影響配電網可靠性的具體原因[5]。不斷的總結管理經驗,發現管理漏洞或者不足之處經積極改善,如果管理方向有偏差時,應及時調整管理方案,排除安全隱患的管理層因素。
2.2.2優化組織結構。建立健全電網管理的規章製度,優化組織結構。可以成立專門的電網可靠性管小組,以局長為中心,總工為兩翼,配合各個部門的主要領導人員,包括生產、線路、調度、檢修、變電、用電等,並建立主管局長、各個生產部門、各個下屬單位的階梯式管理模式,並完善各項製度,保障可靠性。
2.2.3強化停電管理。供電單位需要製定科學的檢修計劃,應遵循先算後停的原則,盡量避免出現反複停電、大麵積及長時間停電的情況。工作人員應及時掌握現場檢修的情況及進度,提前進行送電的準備事項,在現場檢修結束的第一時間,即可以恢複供電,有效的縮短了停電時間,減少損失,如果存在嚴重的樹線矛盾,則需要將絕不的絕緣導線進行更換。定期對員工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其職業技能及事故應變水平。
3.結束
現代社會在逐漸進步,工業生產與居民生活對於電力資源的需要求量逐步升高,促進了電力事業的發展。現代電力體製的改革處於不斷深化的階段,對於配電網絡的可靠性管理不僅僅是電力企業綜合實力及服務水平的重要表現形式,該項內容逐漸轉化為電力企業在進行電力營銷時的重要承諾,也屬於電力企業提高水準及競爭力所必須提高及完善的硬指標。提高10KV的可靠性是一項係統的工程,需要從技術層麵及管理層麵著手,雙管齊下,優化配電係統的構成結構、縮小故障出現時的停電範圍,並定期進行檢修,提高事故的預警及處理能力。本文僅僅從一般的角度闡述了影響配電網可靠性的因素,並簡單說明了改進措施,在實踐的電力事業建設中,還需要電業行業的人員全麵考察配電網的結構、構件特點及其薄弱環節,研究出適合不同區域的電力管理措施,全麵保障配電網的可靠性,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