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礦山地質工程災害類型與防治措施(2 / 2)

(1)礦坑突水、湧水的現象

這種現象是最為常見的一種地質災害,並且這種災害產生的後果極為嚴重。一般來說,人們在開采礦產資源的過程中,由於人們沒有對礦坑的湧水量進行分析,往往因為失誤而打穿老窿,此時礦坑內就有大量的地下水湧入,導致各種安全事故的發生。

(2)坑內遺沙湧泥

這種現象一般會與上述突水現象一起發生。在礦產資源開采的過程中,如果遇到蓄水溶洞,一旦將其挖穿,那麼就會有大量的泥沙極其岩屑伴隨著地下水湧入到坑內,從而導致各個礦坑被堵,機械設備、開采人員都會被埋於其中,情況不堪設想。

(3)環境汙染

在礦山開采的過程中,環境汙染是地質災害的另外一種表現形式。在礦產資源開采是,由於采礦以及選礦會產生大量的廢氣、廢物、廢渣,並且沒有將其經過處理直接排放至外界環境當中,從而導致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的汙染。另外,在采礦的過程中還會發生的自然災害有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

3、礦體內因引起的災害

(1)瓦斯爆炸和礦坑火災。這種災害最常見於煤礦。由於通風不良,使瓦斯積聚發生爆炸,造成井下作業人員傷亡,礦井被毀;礦坑火災除見於煤礦外,也見於一些硫化礦床。因硫化物氧化生熱,在熱量聚積到一定程度時則發生自燃,引發礦山火災。礦山火災的危害極大,而且還嚴重損耗地下礦產資源,如有的煤礦在地下已燃燒上百年,其資源損耗量十分巨大,使當地氣候發生改變,農作物和樹木大量死亡,田地荒蕪,環境嚴重惡化。

(2)地熱。隨著開采深度加大,地熱危害不斷加劇。我國已有許多礦山開采深度達到800m以下,礦山因含硫量高,開采深度又大,地溫非常高。礦山地熱災害導致礦工勞動環境惡劣,嚴重影響了有關礦山的正常生產。

三、礦山地質災害的防治措施

1、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1)合理設計邊坡參數,加強邊坡監測,建議作擋牆穩固邊坡,開挖後如果出現開裂變形,建議做專門的工程地質勘察。

(2)對於原有的災害點,做好邊坡加固和預防工作,盡量消除因礦山開采而誘發災害複發的隱患。

(3)渣場棄渣嚴格作好方量及邊坡坡度的設計,作好擋牆設計,設置攔渣壩,防止泥石流的產生。並充分、合理利用渣場,嚴禁隨意棄渣(特別在公路沿線)。

(4)對於坑道開采,在坑道內一定要作好支護,做到邊開采邊支護,防止因礦頂坍塌、冒頂等而產生的危害,尤其上方有住戶處要預防引起上部地麵開裂。

2、次重點防治區防治措施

在進場公路、礦山生活區建設中,會形成大量的邊坡和一定數量的棄渣,可能形成邊坡失穩,造成滑坡和塌方;沿途不合理的棄渣可能造成水土流失,可能形成坡麵泥石流,可能有滾石和飛石危害。

(1)科學合理設計邊坡參數,並進行合理支護和加固,邊坡上方應設置排水溝,做好地表擋排水措施。

(2)加強工地管理,合理堆放棄渣,嚴禁隨意棄渣;在險要地段建設攔擋滾石和飛石的設施:

(3)開采結束後,將棄渣場扒平覆土,植樹還林,恢複植被。

四、結束語

合理有效地利用資源、保護礦山環境、加強監測與信息化管理、防止礦山地質災害、實現礦業的可持續發展,是一個長期而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