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操作訓練中的安全管理(2 / 2)

2、安全教育:一是技能訓練部主管、專職安全員進行入場安全教育;二是指導教師結合訓練項目進行的專項安全教育和標準操作訓練流程教育;

3、安全檢查:一是實行“7S”管理,實訓前對設備、用具安全確認;二是訓練操作中的不定期安全檢查;三是視頻監控整個訓練過程係統檢查。

4、采取安全保護裝置。對現有實訓設備,運轉部分安裝有必要的安全防護裝置,以避免學員錯誤操作。如鉗工防護網、外線電工保險帶、抽油機防護欄、灌區防護欄等、焊工用電多級控製,電工室單路電路控製等。

盡管有以上措施,並不能說明訓練中的安全隱患就已消除,還需要經常性的發現新問題隱患、製度更新完善、控製措施的經常性堅持。為此我們還需要做好:

1、你所在崗位有那些安全風險?是否有風險控製措施?應立即建立那些控製措施?

2、實訓現場的哪些環節存在比較明顯的事故隱患?也就是經常性的開展危害因素調查及辨識,如崗位及作業過程中危害因素分析、潛在危害事件(危害因素導致的事故、事件)描述、形成事故原因分析、可能造成影響等。

3、哪些設備有必要加裝安全保護裝置?例如車床、氣瓶、刀具等危險設施。鑽床、砂輪機操作的安全隱患。

4、訓練中如何防範學員違章?違反操作規程、安全意識差、麻痹大意、誤操作、勞保不符合要求;學生的好動、好奇、恐懼、心存僥幸等心理狀態導致事故。

5、如何解決指導教師相對數量偏少,工作強度大、壓力大、安全監管不到位、巡視指導不夠問題?

6、應急處理預案應優先考慮到哪些方麵?你對應急預案了解多少?經常性學習與演練各類預案。

7、如果出現事故,如何防止事故擴大化?有安全裝置就一定安全嗎?

8、設備管理隱患問題:設備故障導致事故、保養管理不到位。此外,場地布置、電路老化、消防設施配備等安全隱患。

9、組織“崗位安全風險識別、安全經驗分享”活動,通過尋找自己崗位上的風險源、風險點來有效消減和控製我們訓練工作中的風險,通過安全經驗分享既幫助他人,又提高自己的安全風險意識和安全管理水平,從細小處入手,發揮大家的聰明才智,大家的事情,大家辦,抓好安全,既為他人安全,也為單位安全,更為我們自己有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安全。

通過對訓練中固有的危險性、主要操作過程中的危險性以及重要危險源的分析,製定出相應的風險削減和控製措施,在大家自我識別的基礎上,按工種和崗位形成完整規範的風險識別台賬,在日後的安全訓練活動中再組織崗位職工進行學習、培訓、消化和吸收,使每一名職工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從要我安全,轉向我要安全,從而有效發揮風險識別在安全工作中的“防火牆”作用,做好操作訓練中的安全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