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忽視直達配送,倉儲中轉費用高
中國的電力企業規模一般都比較大,物資需求也相應較大,對供應商的產出數量要求也增多,再加上很多時候送貨時間要求較緊,為了能夠及時送貨很多供應商選擇提前生產產品儲存在倉庫中,待訂單一下工程進行時再送往工地。這樣的配送模式雖然保證了供貨的及時,但是增加了倉儲的環節並且多出了一條配送環節,這種忽略直接配送模式的中轉模式不僅大大提高了配送的費用也降低了配送效率。
2.應急物品庫存不足,閑置物品庫存積壓
庫存分配不合理的主要表現在於兩個方麵:一是部分產品庫存量的不足,二是另一部分產品庫存積壓。現在的大多數電力企業都沒能遵循“先利庫後采購的原則”,單一地按預定計劃進行全麵采購,使得一些使用率較高的物品長期處於缺失狀態,工程開始時卻沒有庫存,隻能借調,不能保證應急使用。而另一些物品越采購庫存積壓的越多,長期處於閑置狀態,隻占用庫存而無它用。這樣的不合理的庫存構造使得每次出貨、采購都隻是簡單的庫存轉移,而不能起到降低庫存量解決儲存不足的問題。
3.資源籌措不精準,商家合作不穩定
資源籌措的不合理會導致籌措成本的上升,物資配送過程中資源籌措的不合理主要體現在籌措量的不精準,對所需物資的估算不是多就是少,與商家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關係,每一次籌措資源都要支付一筆新的招標、公關等費用。在電力產業中,資源籌措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現在工程施工後因為不同原因造成的設計的變化,引起對物資的緊急需求,大大提升了配送費用。
4.部門協調不統一,信息管理不健全
各部門各環節都有自己獨立的信息係統,物流、資金、信息流的銜接不到位,造成各部門間的不協調,降低了物資配送的效率,增加其成本。
五、電力物資配送合理化管理
1.整體成本與實際效益科學化
想要做好電力物資配送把握其規律性與時間效率很重要,電力產業每年的兩次生產高峰分別在夏前與年前。這兩個階段都有著規模較大、較為集中的物資配送,可以直接將物資配送到工地,省去了中間中轉的環節,也節約了運輸費用。另一方麵,電力產業實行新型配送方案後,省級電力物資供應公司直接供應各縣市所需物資,市局結算。這樣減少了很多繁瑣的手續,提高了物資配送效率。
2.規範存儲係統,強化庫存管理
電力具有區域性的特征,省級電力公司可以成立一個省級的信息中心指揮係統,針對各地區的實際建設情況分片布局,設立不同的庫存結構,避免小而全的現象,同時設立一個省級的全麵的庫存以應對各縣市的緊急需求。另一方麵,針對庫存本身來說,要對各物資的使用額度進行確定,保證應急物資的供應量必須達到企業生產的最低需求,因為庫存的周轉率本身要比運輸快很多。
3.確保供應的順利開展
在供應的保證方麵,電力公司要求廠商各產品均保證一定的庫存是不現實的,那麼如何做到確保緊急物資的順利供應呢?省內各電網公司可以成立一個省級的三級供應機構集團配送。物資需求計劃部門專門負責各電力公司物資需求的統計以及應急物品儲備量的調查研究,采購部門負責物資的采購再由專門的配送部門配送。這樣不僅可以依靠規模經濟降低成本,也可以保證應急物資的順利供應。
4.增強規劃深度,合理使用社會運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電的需求日益增強,可以說隨時離不開電力,電力物資的需求也隨之增長。這些都要求電力部門要做好電網的設計工作、增加規劃的深度、保證物資需求的準確性,避免頻繁的需求變動,這樣就可以降低運輸成本、提升社會運能。
總之,電力物資配送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其複雜性與重要性影響著企業的生存發展。隻有做到電力物資配送的科學化管理才能為企業降低配送成本,提高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