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痛經
凡在行經前或經前期出現下腹疼痛、墜脹,伴腰酸或其他不適,程度較重以至影響生活和工作質量的情況稱痛經。
2.痛經有何表現
大多於月經來潮即開始下腹疼痛,常為陣發性痙攣,放射至腰骶部或大腿內側。痛經的發作與月經出血同步,疼痛持續2-3天,但一般在24小時後逐步減輕。劇烈時患者麵色蒼白、出冷汗、手腳發涼、惡心、嘔吐,甚至暈厥,有原發性和繼發性之分。
(1)原發性痛經:青少年期多見,初潮後不久即有痛經。
(2)繼發性痛經:指生殖器官有明顯異常病變,如子宮內膜異位症、盆腔炎、肌腺症和子宮肌瘤。
3.痛經應如何治療
(1)心理治療:重視精神心理治療。月經時輕度不適是生理反應。疼痛不能忍受時適當應用鎮靜、鎮痛、解痙藥,如口服止痛片。
(2)藥物治療:
a.抑製排卵:口服避孕藥物抑製排卵能達到治療目的。
b.雌激素:用於子宮發育不良者。
c.前列腺素合成酶抑製劑:痛經患者經血中前列腺素含量較高,經期用前列腺素合成酶抑製劑,如消炎痛等,可以緩解腹痛。
d.鈣拮抗劑:可阻止鈣離子通過細胞膜,從而抑製子宮收縮。
4.哪些方法可以緩解痛經
(1)引起痛經的原因是骨盆內淤血。月經來潮時,腹部肌肉緊張,可引起疼痛。
(2)發生痛經時,輕者可以服去痛片、安定片等藥,短時可以止痛,重者可以用阿托品、654-Ⅱ等解痙藥物,也可以用單方或中藥治療,如艾葉、生薑、紅糖適量煎水後熱服,或用益母草和紅糖適量水煎服。
5.痛經的誘因有哪些
痛經的原因有很多,一般都與心理精神因素有關,如情緒激動、抑鬱、精神緊張等,有時過度疲勞、劇烈運動、淋雨、受涼、大量飲用冷飲等也可引起痛經。
6.痛經時生活中應注意什麼
(1)預防痛經的發生,平時要加強體格鍛煉,消除對月經的恐懼、憂慮和緊張情緒。
(2)注意經期衛生,行經時避免過度勞累,少吃寒涼生冷或刺激性的食物,並避免淋雨或洗冷水澡,避免用冷水洗滌東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