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虛、內熱和脾濕
最近常常有身邊的朋友問起針對自己的情況應該如何養生,這就不得不談到現代都市人群普遍的體質特征了。其實這在中醫書籍裏早有記載。《黃帝內經》裏,把人分成五種人,當時是按照五行來劃分的,即金、木、水、火、土。後來,又根據陰陽五行的排序,分出了25種不同的體質特征。
而基於我的祖父和我的父親近百年的臨床觀察和經驗總結,他們認為,一般可以分為陰虛、內熱、脾濕三種體質。這也是現代都市人群裏最基本的三種體質。
實際上,陰虛、內熱和脾濕彼此之間是相互關聯的,並存於我們的體內。隻是對特定的人,可能會內熱相對多一點,或者陰虛相對多一點而已。
年輕人裏以內熱比較多見,而老年人則以肝腎陰虛比較多見。對於較為肥胖的人、愛思慮的人、少運動的人,往往就多脾濕。所以在養生的時候,還是應該把三者綜合起來考慮。這裏我們主要來談談陰虛體質的養生方法。
何謂陰虛
陰虛體質可以說是現代都市人群中最常見的體質特征。那麼,究竟什麼是陰虛,陰虛又容易給我們帶來哪些疾病呢?
陰虛是相對於內熱來說的。虛我想大家都能夠理解,虛就是虛弱,是不足的意思。比如說我要跟一個人打架,而這個人是個體格健壯的大塊頭,那麼我明顯知道打不過他,首先心裏就虛,就沒有信心,這也是一種虛。
前麵講過五髒的陰陽五行,如果我們想要真正弄明白什麼叫陰虛,首先就應該了解一下什麼叫陰陽。從陰陽學說對應到人體,我們大概可以把人體這樣劃分,比如說上為陽,下就為陰;左為陽,右就為陰;外為陽,內就為陰;五髒為陰,六腑為陽;精血為陰,氣為陽。一般來說,陰陽平衡人就沒有病。
這裏所說的陰是一個微觀的、局部的概念,指的就是我們人體內的精血。陰虛指的主要就是人體的精血不足。
這種說法在古書上也經常可以看到。古人把腎虛稱為陰虛,古人認為精虛、精少、精虧也是為一種虛、損的現象,把這種元氣的損耗也歸到一個陰虛上來,由此可見陰虛實際上指的還是精血的虧損。
陰虛有許多種表現,但主要表現還是肝腎陰虛,因為肝主要是藏血的,而腎主要是藏精的。因此,陰虛主要是指肝腎的陰虛,也就是人的精血虧了。精血虧而不足,自然體質陰虛了。
陰虛本來不是病,由於人到了一定年紀,通常到了40歲以後,隨著身體的衰老,都會有這種狀況。如果保養不好,不能適時進補調養,嚴重時就極有可能造成糖尿病、中風等病症。
陰虛體質的特點
既然知道了陰虛體質主要是由於人體的精血、元氣不足造成的,那麼我們就可以根據外在表現找到自己體質的特點,然後有針對性地進行調整。
有人曾經對不同的虛證作過四句總結:“陰虛發熱;陽虛怕冷;血虛發躁;氣虛無力。”這四句話雖然不能涵蓋其全部,但確實也幫助很多人理解了不同的虛症。而陰虛可見於多個髒器係統組織的病變,常見的有肺陰虛證、心陰虛證、胃陰虛證、脾陰虛證、肝陰虛證、腎陰虛證等。
臨床上對於陰虛體質,中醫大概可以將之總結為以下表現:
形體消瘦,麵色潮紅,麵部常有燥熱感;舌少苔或無苔;口幹咽燥,手足心潮熱汗濕;大便於燥或便秘,小便少而黃;春夏季節易出現不適;喜歡吃冷飲;性格多急躁易怒,情緒波動大。
肺陰虛者伴有幹咳少痰、潮熱盜汗;心陰虛者出現心悸健忘、失眠多夢;腎虛者腰酸背痛、眩暈耳鳴,男子遺精、女子月經量少;肝髒虛者出現肋痛、視力昏花;睡眠時間短,時有熬夜。
對於陰虛體質者的養生,其關鍵在於補陰清熱,滋養肝腎。因為在五髒之中,肝藏血,腎藏精,因此陰虛體質的人在養生上主要應以滋養肝腎二髒為重點。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
要想知道陰虛體質的人如何養生,首先要了解陰虛體質究竟是怎樣形成的。
有一個朋友跟我講,他工作特別忙,每天晚上睡眠隻有三個小時,基本上每天都是熬到淩晨三點鍾才睡覺。我就跟他說,這樣的生活習慣很不好,時間長了一定會傷陰的。為什麼呢?因為自然規律就是這樣,對人來說,夜晚屬於養陰的時間。
現在我先介紹一下晝夜的概念,每日白天為晝,夜晚為夜。說通俗一點,晚上睡覺就是讓你養陰的,而白天就是一個養陽的過程。
養的意思,就是要順應。白天應該幹什麼呢?白天是一個萬物生長、生發的時期,很多花草到了晚上就會打蔫,到了白天,它們就開始精神,花朵也都張開了,這是一種自然界的普遍規律,我們也一定要遵循它。
對於我們人來說,晚上本來應該是開始打蔫兒的時候了,你偏不打蔫,不去睡覺,非要張開,熬夜到很晚,那就會損傷你的精血。
《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講:“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這一句話,高度概括了“陰”的本質,“陰”其中一個意思就是“陽藏”。“陽藏”是指什麼呢?以一天的活動為例來說明。白天的時候,陽氣支持著我們一切活動,走路、看書、學習、工作等。到了晚上,我們覺得困,想睡覺。在睡覺的過程中,陽氣到哪裏了呢?睡覺就是“陽藏”的過程,這時候我們的身體也需要陽氣,白天的時候陽氣大部分用於身體的活動,晚上睡覺的時候,陽氣大部分用於滋養身體器官,這就是“陽藏”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