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5章 專題討論(8)(1 / 3)

第十一節 便秘的中醫外治法

一、治療便秘有哪些常用的灸法?

1.艾灸法 ①取穴:主穴為支溝、天樞、大橫、氣海;配穴為氣滿加中脘,行間;氣血虛加脾俞、腎俞;寒秘加神闕,氣海。

②灸法:每日灸5~10min,每日1次,10次為1療程。③主治:各種便秘。2.隔薑灸法 ①取穴:神闕穴。②灸法:將普通食鹽置於神闕穴中,然後在食鹽上放置0.3cm×0.6cm的薑片,薑片厚度3~4mm,上置艾栓燒灸,連續灸30min,至皮膚發紅為度,每日或隔日灸1次。

③主治:冷秘。

3.燈火灸

方法一:①取穴:主穴為支溝、照海、天樞、大腸俞。配穴為腹痛加內關;胃腸熱加曲池、合穀;氣鬱者加太衝、陽陵泉。②灸法:采用明燈爆灸法,每天施灸1次,每次灸1壯,連灸至通便為度。③主治:實秘。

方法二:①取穴:主穴為支溝、天樞、大腸俞、脾俞、足三裏。配穴為津液虧損者加太溪;氣血兩虛者加氣海、胃俞。②灸法:用明燈灼灸法,每日施1次,每穴灸1~2次,至愈為度。③主治:虛秘。

二、如何運用自我按壓術治療便秘?

自我按壓術是采用針灸的原理,運用穴位按摩的方法,刺激或鎮靜自主神經係統,進而調節身體多項功能,增進身心健康,特別是促進排便功能,從而達到治療便秘的目的。

(1)用拇指推按中脘穴和關元穴,用力均勻,由慢漸快約1min。

(2)用兩手拇指同時推按兩側天樞穴,各約1min。

(3)用兩手拇指掌側同時推按兩側肝俞穴至大腸俞。用力速度均勻,以患者能耐受為度,以局部皮膚微紅,腹內產生溫熱感為宜,反複推按10~15次。

(4)兩手掌反複按摩腹部,用力由輕漸重,速度由慢漸快,以局部皮膚微紅,腹內產生溫熱感為宜,按摩約10min。

(5)用掌根在骶部八穴處按順時針方向由下向上,由左到右,反複推揉約100次。患者自覺骶部和小腹部有溫熱感為宜。

其他常用穴位還有偏曆、足三裏、大橫、中髎、湧泉、膏肓俞、通裏、五樞、陽陵泉、天府。

三、手足按摩療法如何治療便秘?

手足按摩是中國古代按摩法之一,早已廣泛流傳於民間,曆史悠久,是防治疾病的好辦法。

手足按摩可防病治病,保健養生,中外臨床經驗證明其應用範圍甚廣,方便簡單易學,不用藥物,療效顯著,無任何痛苦,無不良反應。

手足按摩一般用指,主要是拇指端,也可用特製小木棒,按摩足底反射區,可以自己按摩,也可給他人按摩。

1.按摩姿勢 自我按摩,先在床上坐穩,被按摩足屈曲,腳盤放在體前,左手按摩右腳,右手按摩左腳,以一手固定腳踝部或腳趾部,一手按摩。

2.按摩注意事項

(1)按摩時以繞圈揉按和來回滑動按摩擠壓為宜,按摩強度先輕後重,但必須使患者反射區有痛感。痛感以被按摩者能忍受為原則,切不可輕輕按揉了事,以免達不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2)每個反射區一般按摩2~3min(按摩30~50次),必要時可以按摩10~15min,若是選定幾個反射區,則按摩時間以15~30min為宜。

(3)要堅持每日按摩,有耐心和信心,持之以恒,切不可“一暴十寒”。

(4)足底按摩結束時要做踝和足趾的轉動活動,次數以20~30次為宜。

3.處方

(1)處方1。取穴:按摩足底直腸和肛門反射區,配以結腸、胃、十二指腸區按摩。

(2)處方2。方法:足底的胃、十二指腸、左腳上乙狀結腸、內踝上方直腸區域,按摩10min,然後配按摩小腸、大腸、肛門反射區帶,直至疼痛消失為止。

(3)處方3。取穴:隱白、曆兌、至陰。方法:用足反射刺激法,反複旋轉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