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理性研究與感性敘事的完美結合(2 / 2)

第三,對鐵凝女性小說作重點分析並辨析新時期女性文學的得失。作者通過細致的文本分析得出:“比起其他女性作家對曆史進行現代性的反思,鐵凝在還原女性和為女性重建曆史時更具理性批判和懷疑精神,揭示了女性在曆史中的真實境況和合乎曆史潮流的發展趨勢,給我們提供了真正的女性主體性自我的標準。……把女性的自我認同融於更廣闊的社會的時代的認同,可以規避純粹女性文學的陷阱,抹平了現代性的裂痕。”鐵凝把現代性理念與傳統觀念優勢互補、把女性的自我意識和社會意識藝術契合,衝破傳統男性文化束縛與西方女性理論誤導,建構起鐵凝獨有的女性形象係列和真善美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拯救女性文學敘事的危機。論著認為鐵凝女性身份的認同經曆了詩性自我、女性自我、理性自我的不斷成熟的發展過程,在新世紀,鐵凝的《笨花》體現了女性意識叛逆後回歸新的時代精神和宏大話語的趨向,預示了新世紀女性文學審美態度上的重大轉變。最後,論著運用文化研究的方法,借用布迪厄有關文化生產場域的理論,研究了90年代以來大眾消費文化語境中,鐵凝與消費文化的奇遇與突圍,以及文學的自主性問題。同時,論著還從審美層麵對鐵凝創作美學價值進行分析,進而討論新時期文學中詩性失落和審美偏狹的問題。論著認為,鐵凝以對日常生活的詩意化和意義化的創造性抒寫,極具東方美學風貌的“中和之美”的審美建構,滌蕩汙穢暴力的美學偏狹,是對當今文學創作中審醜與審美失衡的糾偏。即“她以獨立的、自我主體性的創作超越我們這個長期被曆史總體性支配的集體敘事,獲得了文學本體意義上的個人自由:又以知識分子的道義承擔和責任意識、執著的捍衛著人類精神的健康和心靈高貴,拓寬了當代文學的精神邊界”。因此,鐵凝創作獨特的審美風格和審美價值提供了當代文學所缺乏的東西,對建構文學的和諧和社會的和諧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開啟了新世紀文學通往藝術審美的回歸之途。

一般理論研究著作大多數客觀、理性、規範的論證,是一篇篇中規中矩的研究文章,從中很難發現作者的研究個性和靈魂。《鐵凝與新時期文學》以作者精細獨到的審美感覺,在理性研究和感性敘事的完美結合中彰顯了文學研究的審美本性和鮮明的著者個性,是一部“靈魂在場”的研究著作。這樣的研究才能比較成功地走近鐵凝的心靈世界及其文本世界,才能相對有效地對鐵凝創作與新時期文學的互動關係得到深入的闡釋和總結。論著通過研究得出,鐵凝在新時期文學中占據著一個特殊重要的地位:她是一個對真善美執著追求的、代表時代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的、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純文學作家,為建構當代主流文學相對穩定和諧的表意係統做出了貢獻。這樣的評價和定位是比較中肯的,在一定意義上具有填補研究空白的作用,論著所傳達出的新鮮的藝術感受和睿智的審美經驗,使我們獲得了感性的陶醉和理性的滿足。因此,《鐵凝與新時期文學》不僅具有當代文學史建構的學術價值,也終結了當代主流文學建構的地域性經驗,是河北文學界一大收獲,對河北當代文學研究和文學創作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