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不老之謎(3)(1 / 3)

郭老認為,要想睡眠好,首先要拋開一切煩惱,睡前求得心境的寧靜,帶著愉快的心情入睡。重要的是多做好事、善事,為人不做虧心事。心安理得才能睡好覺。

另外,還可以采用一些積極的催眠方法。老人告訴我,他每天上床後,總是想想今天愉快的事,喜歡的人,不想不愉快的人和事,想想天空、大海、綠樹……想想明天還要做的好事情。有時,老人也會在睡前出去散散步,像朱自清在荷塘邊那樣獨自徘徊,“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白天要做的事,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不理……”,這種境界是心的閑適。另外回房後洗個熱水腳,助睡效果也很好。

要想獲得好的睡眠,還應改變一些不良習慣,如晚飯吃得過飽,睡前喝濃茶或咖啡,或做劇烈的運動,或看刺激性強的影視、小說,乃至生氣吵嘴。最值得注意的是養成定時就寢的良好習慣,這比吃什麼安眠藥都好。一旦養成了這種“慣性”,到時候你的生物鍾便來了睡意,若及時就寢,定會有個好覺。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圖一時之快,通宵學習、工作或娛樂,靠喝濃茶、咖啡來驅除睡意。長期這樣,擾亂了人體生物中的“正點”運行,不會享受到真正的愉快,而且還削弱體質,降低免疫力,帶來潛在的危害,導致早衰。

睡眠不僅應該定時、定量,更要講效果。隻講睡眠的時間,不講睡眠的質量也是不對的。就是說,不但要看睡眠時間是否達到你“該睡”的長度,更重要的還有看是否“睡得香甜”、“睡得深熟”,即良好的睡眠質量。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基本保證。

勤於勞作

“刀閑易生鏽,人閑易生病。”人越是忙個不停,心裏越是踏實,思維越是活躍,越容易出成果,也越有益於健康。如果生活散漫,無所用心,就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降低抗病能力,使疾病的發生和人體的衰老加速到來。

郭老一生辛勞,幾乎是幹了一輩子體力活。他壓根兒就沒把勞作、奔波、艱辛當成一種痛苦。勞動成了他的習慣。即便是到了晚年他也閑不住,仍然幹家務活。堅持生活自理,不要子女操心。八十歲開始,又愛上了體育鍛煉。鍛煉填充了他的生活空間。閑不住的習慣,使他的生活越發充實而有規律。老人說:“這輩子,不生氣使我健康,勞動使我健康,鍛煉使我健康。”

“動則不衰”是中華民族養生健身的觀點,“懶惰催人老,勤勞能延年”,“石閑生苔,人閑生病”,這些民間諺語道出了勤勞對於健康的重要。郭老的健康長壽同他的勤於勞作、適度鍛煉是分不開的。

心理學家懷特說,生活本身就是緊張的,你最好以緊張為樂。如果一個人善於對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幹擾和緊張,那麼它們便不是健康的威脅,反而是健康的促進劑了。

人都是有惰性的,惰性是健康的大敵。人的健康有賴於神經係統保持一定的緊張度,惰性會降低人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導致未老先衰。人們有這樣的體會,長時間的休息反不如忙於工作時有精神,甚至會食欲減退,吃什麼都覺得索然無味,整天昏昏沉沉,睡眼蒙矓,什麼事也不想幹,就想睡覺。時間長了,身體的毛病也跟著來了。有些退休老人,卸下工作重擔後,一身輕鬆,整日賦閑在家,時間一長,就覺得身體疲軟,四肢乏力,連自行車都騎不上去了。

緊張的工作可以排除人們的孤獨感和憂愁感,能增添生活情趣,給人帶來歡樂和充實,使人保持良好的情緒,不僅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有利於身心健康。人們要是整日無事可幹,盡管有吃有喝,心裏也會空虛寂寞,如果有點事幹,哪怕收入少點,心裏也踏實許多。惰性除了催人衰老,還會給人造成思維遲鈍,機體素質下降。勞動鍛煉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新陳代謝越旺盛,人的生命力就越強。勤奮的人,熱愛勞作和善於思索的人,健康長壽的幾率遠遠高於懶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