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百善孝為先(2 / 2)

披麻戴孝的家屬們,紛紛都轉過身,幾個老人站在棺材旁,細細半咽著氣低語。

........

一切又回到了,輕微的啜泣聲。

老者看著靈堂的一切,輕微的歎了一口氣,早知今日何必當初。

村裏的這一戶人家,因為常年婆媳關係,在加上兒子有心的刁難,導致了他們的七十多歲的老母親,難咽下這一口氣,在夜深人靜的時候,選擇了上吊自殺。

這幾個孩子也是老者自己從小看著長大的,幼年他們父親因為疾病纏身早早死去,他們的母親含辛茹苦,吃盡了苦頭,才把這幾個孩子拉扯長大成人。

他們的孩子人到中年反而,卻忘了本,才導致了這一出慘劇。

“德才,你跟我出來一下。”老者雖然今年八十多,但走起路來,依然強健有力。

靈堂裏的一個中年男子,聽到老者的呼喚,便趕緊跟了出去。

老者來到院子裏,久久不語。身後不遠處,中年男子低著頭,神情哀傷。

半個小時後,一層淡薄的烏雲,飄過月前。讓院子裏的光線,暗淡了不少。

“百善孝為先,你做到了嗎?你母親的恩情,你還記得嗎?”老者背對著中年男子喃喃說著。

中年男子跪了下來,“三叔,我沒有做到,我母親的恩情,我沒有回報,還有意為難母親,我不配做人子。身為大哥,我沒有教育好兩個弟弟,我不配做大哥.....

院子裏傳出陣陣哭泣聲。

老者轉過身,掛著滿臉失望,“明天你帶著兄弟姐妹,去鎮上香燭店,去買各類金銀財寶紙錢,這些東西價值要在兩萬億,買的時候要抱著心誠實意的心態,然後送往我家裏,記住了嗎。”

“記住了,三叔。”中年男子沙啞著聲回答。

“今夜午時,送你母親去山裏安家,你回去通知一下吧。”

“三叔,明天大白天,可不可以,我想讓我媽,走的風光一點。”中年男子誠懇道。

“這都是你們自己造的孽,今夜午時必須走。當初要是有這孝心,就不會落得現在這般地步。”老者拂袖而走。

.........

宋代趙彥衛在《雲麓漫鈔》中解釋道:“急急如律令,漢之公移常語,猶今雲符到奉行。張天師漢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

老者因本家姓張,故拜張天師為祖師。

老者叫張清。早年在道觀裏,習的一身道術,而後又在外,斷斷續續習的其他茅山之術。

習的一身茅山術的張清,因厭倦世俗的而虐我詐,便歸隱在終南山下,一個偏僻的小村莊裏。村裏人知道張清是個道士,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都會請張清算算日子,或者做一下法事。在這偏僻的小村莊,以前常有怪事發生,自張清來了之後,村裏家家戶戶都變得幹淨利索。

在老一輩相繼去世之後,村裏人因為張清德高望重,便推張清做上村長這個位置。奈何張清百般推辭,卻難勝村裏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