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紀錄片,無國界(1 / 1)

紀錄片,無國界

生活

您怎麼界定Discovery在紀錄片推廣上的價值?

紀錄片是最沒有國界的,它比戲劇,比其他娛樂性節目更無文化的障礙。Discovery是全球發行最廣的電視媒體,原因在它本身節目的形象、類型,放諸四海皆準。同樣內容,隻要經過語言轉換,所有人都可接受。中國電視從業人員跟政府已認識到這個價值,我想這是很大一個改變。

Discovery和中國市場的關係。

Discovery一直都很關注中國市場。因為它是個商業公司,不像BBC。隻是中國現行的國家政策,對進來的媒體有很多市場發展上的限製。但中國會進步,會越來越開放,我們非常樂於跟中國一塊成長。我們辦新銳導演活動,事實上最受益的是中國。所有受訓導演,他們將來會把做國際紀錄片的理念再傳給更多人。中國不缺人才,中國是缺一個能讓人才出頭的環境跟土壤。

Discovery做霧霾選題會怎麼去操作?

Discovery通常都是針對較正麵的題材,且需要大量學習資訊、教育方麵的素材。如果未來我們操作霧霾專題,可能也是會從如何治理霧霾切入,而不會是說霧霾造成了什麼問題,我們跟新聞角度不一樣。

您偏好什麼類型或題材的紀錄片?

我對科學、太空較有興趣。最近這兩年有個係列叫《穿越蟲洞》。摩根·弗裏曼主持,講時間觀念,黑洞,人類未來……這個係列節目的收視率其實不見得好,但我特別喜歡看。喜歡看紀錄片的人一定是喜歡學習和有好奇心的人。看紀錄片其實也可反映一個國家老百姓的傾向。

其實最早您也做過編劇。

我第一個夢想是做電影導演。在紐約念電視時,也去紐約大學修了些電影課,但後來放棄了。原因是學電影太貴了,我比較務實。所有人都想做李安,但全世界就一個李安。我認識很多搞電影的人,他們可能隻能寫劇本,或者到最後沒辦法隻能導廣告,或一輩子就隻能導一部他自己的劇情片。

您最近看的一部電影是哪一部?

《地心引力》。

衡量一部好紀錄片都有哪些重要要素?

不同的紀錄片有不同元素上的要求,但是有幾個是共通的。第一,內容的選擇,也就是題材,要足夠能引起某一部分人的興趣。第二,視覺藝術。在有一個好題材的前提下,怎樣能夠把畫麵元素做得有衝擊力,其他剪輯、配樂等,也缺一不可。一個導演其實就是一個史料作家,也許一百年後的人,學曆史都不是看書,而是看影像。所以,今天我們在做紀錄片其實就是在寫曆史。

推薦個人最愛華語電影Top10。

《倩女幽魂》《悲情城市》《阿飛正傳》《霸王別姬》《活著》《鬼子來了》《臥虎藏龍》《可可西裏》《神探亨利張》《賽德克·巴萊》。

推薦個人最愛外語電影Top10。

《教父I》《教父II》《奪寶奇兵》《莫紮特傳》《走出非洲》《阿甘正傳》《超時空接觸》《侏羅紀公園II》《撞車》《阿凡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