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好電影點讚
卷首
作為一本專業電影雜誌的編輯,本期的工作繁忙卻愉悅,因為有機會看到了幾部期待的電影,而且這幾部電影居然都相當不錯。
首先要提的是《白日焰火》,這部在柏林電影節上爆冷奪熊的電影,就像影片外景地哈爾濱的冬天一樣,單色,冰冷,肮髒卻又別有一種蕭索的魅力。人性如同層層覆蓋的積雪,晦暗不明。抽絲剝繭地逼近真相的過程,卻伴隨更大的關於動機的疑問。導演刁亦男將這種不可知論與黑色類型故事相結合,讓一個獵奇故事升華出形而上的困惑。片中主人公的探案過程疲憊而無力,有著存在主義的冰涼與虛弱,他的可悲在於,女犯罪嫌疑人既是他痛恨的對象,但與她的接觸過程中,他又難得地感受了生命存在的重量。影片對這種複雜關係表現得精準而又語焉不詳,這讓影片有了一種迷霧般的魅力,這也是它在華語片中顯得與眾不同的原因,絕大多數華語片,總是在單薄的劇情中,發出各種媚俗而又強烈的慨歎,而這部電影卻能表現出更多的人性豐富性,然後卻適時又知趣地閉嘴,讓未知保持未知,而不被廉價破壞。
另一部是即將於3月17公映的《雪國列車》。這部由奉俊昊導演的科幻片,像《白日焰火》一樣是一部藝術與商業結合的傑出作品。當然,它比《白日焰火》明快得多。它將好萊塢抗暴與自由的主旋律與冰冷的社會學分析融為一爐,形成跌宕而多重的劇情結構,既有著顛覆的智力快感,同時又有著撕裂兩難的情感衝擊。影片對獨裁統治下的社會有著鮮明而有力的揭露與諷刺,那列永不停歇環形飛馳的火車成為一個人類社會簡潔的喻體,每一節車廂成為這個社會某個階層粗略但有趣的寫真。但影片的厚度並非在於它的辛辣而精準的揭示,而在於它在這種揭示的過程中,又在更高一個層次中否定了它,從而讓影片有了更冷酷但更複雜的真實性,但在最後,它為人道主義找到了出路,從而讓影片在透徹的同時卻並未失去希望。
還值得一說是馬丁·西科塞斯導演的《華爾街之狼》,這是一部看起來政治相當不正確的電影,也正因為如此,它成了本屆奧斯卡的陪襯,但它卻是本屆奧斯卡上最神采飛揚的一部電影。72歲的西科塞斯在這部影片中表現得如同三十多歲的年輕導演,影片就像一場接一場的縱欲狂歡,充滿著無恥而又天真的氣息,不願停止也無法停止。從某種程度來說,它是對美國夢的一次相當嚴肅的解構,它揭示出美國夢傳銷似的本質——人們如此熱情洋溢地作惡、欺騙,因為他們把成功奉為唯一且超越一切的真理。西科塞斯並未失去他的批判性,隻是這次他更中立更微妙,他選擇讓所有真相呈現,讓它自行顯出內在的裂縫。這實際上是西科塞斯最悲觀的電影,影片裏FBI探員抓住貝爾福特後,有一個他在地鐵裏的鏡頭,他疲憊地坐在地鐵裏,周圍的乘客冷漠木然。影片的隱喻非常明顯,他的努力毫無用處。對於西科塞斯來說,這就是一個全民服食成功學偉哥的國家,其中的大多數如同木偶一樣前赴後繼,帶著迷狂的神色,直至死去……
作為一本電影雜誌,為以上這些電影搖旗呐喊,我們毫不羞澀,或者說,這就是這本雜誌存在的意義:因為它們尊重智商,卻並不當成一種炫耀;它們描述出了真相,卻讓人更有了探究的欲望;它們讓電影值得尊重,同時又讓人心旌蕩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