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大清早,拿鍬的拿鍬,拿鋤頭的拿鋤頭,拿蔑簍的拿蔑簍,在楊平和蘇欣的帶領下,開始了修路大計。
依著蘇欣的初步規劃,這條路要四米寬,夠兩輛車並排而行。
村民們熱情高漲,蘇欣帶著兩個人提著兩桶石灰在前麵“畫線”,後麵的村民們就五個人一組依著這條線開始勞作起來。
蘇欣初步估算了一下,走以前爬山的路,走向那條公路,要有十二公裏,如今改道了,多彎了一些,這段時間也就有十五公裏。
十五公裏,依著這些村民們每天的挖掘,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除了秦家,基他的隻要能夠派的出勞動力的家庭都至少派了一個人過來,滋在人群中勞作。
剛開始看著這些人都混在一起幹活做事,談笑聲此起彼伏,而且還有不少渾水揮魚的“東郭先生”,看著他拿著把鋤頭在挖著什麼,其實根本就沒幹啥事,甚至有五個一組混在一起,都沒幹什麼活出來
楊平當即就給每一組分了十米長的一段距離,一共也有二十來組,一次性的也能挖個兩百多米。
按著這樣的進度,一天每組可以完成兩段,一天下來也有五百米,十五公裏也就一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
為了調動村民們幹活的激極性,蘇欣下達命令,每一組隻需要完成六百米,無論多少天完成,每天都將計三十個工時,提前完成也可以提前收工,多勞者也可以多得。
反正根據工時來計分,分越多,上繳的稅收也就越少。
畢竟村裏每家戶都有事情要做,現在正是油菜花開的時節,留給村民們的時間也就隻有這一個月了。
到時候油菜一熟,就要忙著收割,然後還要翻田耙田,趕在端午節前把秧都插下去。
那可是一年的口糧,絕對馬虎不得。
蘇欣的這個措施一出來,頓時調動了每一個人積極性,五個人組在一起,互相配合,賣力幹活,倒也其樂融融,十分的歡快,路也挖的很是迅速。
這段日子,楊平和蘇欣基本都在進進出出地跑動著,忙這忙那的,基本都沒有喘息的機會。
短短的十天時間,這條路就已經完成了一本,比以前的預期提前了不少。
不過這後麵的,進度就要慢了。
畢竟離村子要遠一些了,每天早上往這裏走來,都要花不少的時間,晚上還要早些回去,要不然根本就趕不回家了。
家裏有自行的,倒也挺方便,來來回回要不了多長時間。
但東林村這種地方,家裏有自行車的畢竟是占少數,絕大多數人都是靠步行。
村民們為了完成當天的任務,每天都起的特別的早,屋裏屋外忙一圈,然後就急急往這邊趕,晚上回到家後,天色已經黑了,又要屋裏屋外忙一圈,顯得更加的辛苦。
有些村民為了少跑路,這一組的人商量隔一天去一趟,去的那一天,就賣力一些,早上去早點,晚上回來的晚一點,把兩天的活合在一天幹了。
無論怎麼樣,村民們都極其的辛苦。
因為這個原因,修路的進展就減慢了許多。
蘇欣和楊平發現了這個問題,找了幾個人坐在一起商量了一番,本想選一個適中的位置搭建一個草棚,讓村民們晚上能夠在這裏休息,這樣就省了每天早出晚歸的麻煩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