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偉人無不具有堅定的個人信:念,他們對信念的堅持往往讓人印象深刻,他們追求個人信念的熱忱,也:莊往是他們成功的關鍵。如果你要尋找一盞照亮前程的明燈,應建立個人的目標與信念,不計一切去達成。
正如一位哲人所說:“我總覺得這個世界像一麵鏡子,你的思想、信念;陽熱情,都反映無遺。如果你缺乏信心,沒有熱情,別人也會對你缺乏信心,並且無法:熱情地對待你。”
人的心靈與夢想可以在無限的空間中翱翔,唯一限製你的,就是你自己的個性,如果你劃地自限,便不會有人跨過界來救你。
如果你了解你要做的事,喜歡你做的事,又對你的行為有堅定的信心,你的心靈便可海闊天空地自由翱翔,沒有迷失方向的危險了。
你可以把生活和工作都當成享樂
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人認為,工作是苦的,玩樂是將來必然會吃到苦頭的。那些辛苦做牛做馬的人期待有一天能夠享清福,那一天卻永遠不會到來,因為他們老早就失去了享樂的能力。他們總會告訴自己,再吃點苦頭吧!萬一環境給的苦頭不夠,閑著也是閑著,就會找自己的麻煩,或找其他人的麻煩。他們習慣了,是沒辦法從“辛苦”兩個字中退休的。而世界上的人也不知不覺被二分法歸類:苦者恒苦,墮落者恒墮落(你既瞧不起他,他也瞧不起你)。殊途同歸的是,兩種人都不快樂。
能夠把生活和工作都當成享樂的人,真的很少。
心理學家喬治·韋伯說:“如果你無法享受自己所做的事情,你不但欺騙了自己,也無法從中獲得一點樂趣,隻會使自己變得不可愛。”
有一次,有個女人對韋伯說,她是一個好媽媽。韋伯沒有回她的話,不過,他了解她的生活方式。她根本不會遊泳,也不喜歡玩水,但她還是每天帶孩子去遊泳,也幾乎每天打乒乓球,可是不在乎技巧,看到任何新事物、新地方,玩任何遊戲都顯得不怎麼愉快;她雖然把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卻覺得這個世界冷酷無情。她的孩子非常愛她,卻又有點想躲開她。
夏天在遊泳池畔,我們常常看到這類母親:她們從不下水,無奈地在一旁看報紙,或跟坐在旁邊的太太抱怨自己的辛勞,還不時對水中的孩子大呼小叫:“危險!不要這樣!回來!”犧牲精神令人感佩,但連旁人都覺得非常緊張。
也許真的是在盡義務,但不妨放慢腳步,享受一下自己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對於生活來說,永遠隻有現在,我們擁有的每一刻都是當下的這一刻,不享受自不享受。有時必須做的事情確實是我們無法打從心裏喜歡的,我們就好像是愛看文藝片的人,卻被迫待在電影院裏看一部言情片,又無法脫逃。一直當個不快樂的旁觀者,電影會演完;當個享受期待劇情發展的人,電影也會演完,何不讓自己愉快些,不要如坐針氈。
與其盲目地追求生活的享受,不如細細體味一下眼前的生活。
要感受到工作的滿足和快樂
工作應該被看作是幸福的源泉,還是不幸的源泉,尚是一個不能確定的問題。確實有很多工作是非常單調沉悶的,工作太重也總是令人痛苦的。然而,假使工作在數量上並不過多的話,即使是單調的工作對於大多數人來說也比無所事事要好。
按照勞動的性質和勞動者的能力來說,工作確實可以分為各種不同層次,從僅僅是沉悶的放鬆到最深刻的快樂。很多人都得從事的許多種工作本身並沒有多大樂趣,但即使是這種工作也包含著某種極大好處。首先,一個人無須決定什麼,工作便可以讓他消磨掉一天中的好多時間。有許多人,當他們可以隨心所欲地安排自己的時間時,竟然想不出有什麼夠快樂的事值得一做。不管他們決定做什麼,他們總感到一定有其他某種更快樂的事可做,這使他們非常苦惱。羅素指出:“能夠自覺而明智地充實空閑時間是文明的最後產物,但是目前還很少有人能達到這個程度。”另外,進行選擇本身也是很煩人的。除了特別富於創造性的人以外,很多人都喜歡別人告訴他一天中的每個小時該做些什麼,隻要這命令不是太令人不快,許多有閑的富人感到一種說不出來的煩悶,有時他們可以在非洲追捕猛獸,或者乘飛機環遊世界,從中找到輕鬆的感覺。但這種感覺的數量是有艱的,特別在青春逝去以後。因此,許多聰明的富翁簡直像窮人一樣沒目沒夜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