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嶽將墓(2 / 3)

與此同時,在隔壁的一間石室中,一個中年大漢和一個年輕女子正安靜端坐著,隻見此大漢麵龐極大,呈現方形,廣額疏眉,兩頰甚豐,雙目滾圓,鼻梁微尖,自口而下,重頤甚長,無髭須,左手按玉劍,右手緊握下垂,一身團龍紫袍,頭頂上方高掛“還我河山”的金字牌匾。

再看那女子,明眸皓齒,眉清目秀,冰肌玉骨,美如冠玉,更如出水芙蓉一般婀娜多姿秀色可餐。

突如其來的震動,瞬息間將此二人從靜修中驚醒。

“曉曉,發生了何事?”中年大漢問道。

年輕女子頓了頓,似在仔細分辨什麼,回應道:“將軍,聲響是從隔壁墓室傳來的。”

“哼,不知又是何方妖孽在作怪,竟然跑到我的墓中來了,當真膽大包天。”中年大漢憤憤道,眉宇之間盡顯豪放雄霸之氣。

年輕女子聞言起身:“將軍,不如待曉曉出去查個究竟。”

“不用了,你我二人同去,免得真是妖孽,怕會對你不利。”

話落,中年大漢猛地從地上躍起又倏地落地,隨即朝隔壁墓室走去,不難發現,此大漢每走一步,似乎都有著山崩地裂的威勢,每個腳步都在原本非常結實的地麵留下了深深的足印。

年輕女子隨即輕盈地從地上站起,緊隨其後而去。

打開墓室石門的一刹那,中年大漢立刻察覺到一股無比強大的力量來襲。

“好強大的力量,真乃我前所未見。”驚歎一句,中年大漢當即拔出玉劍,麵前一揮,一道絢爛的劍芒便瘋狂飆出,劍芒直奔眼前的那些力量而去,待劍芒消散,力量劃開,中年大漢立刻發現了異常。

在自己的石棺上竟有一蛇在發生劇變!

此蛇身上,七彩光華流轉,以赤色流光最盛,光暈迷蒙莽然,卻是一派生機。

非但如此,中年大漢隨即發現,在這些流光之中,那條蛇竟是變幻莫測,忽大忽小,忽龍忽蛇,煞是匪夷所思,壯觀非常,一陣怒氣襲胸,中年大漢怒叱道:“呔,忒大膽的蛇妖,竟敢來我嶽將墓蛻變,吃我一劍!”聲落,中年大漢高舉手中玉劍,如一道紫色閃電,猛然向石棺衝去。

中年大漢本以為,憑借自己全力揮出的一劍,足以破開眼前那條赤蛇的蛻變,讓其焚為灰燼。

事實上,出乎意料的事情發生了。

中年大漢每逼近那條赤蛇一步,赤蛇周身的流光越發變得絢爛強盛,甚至出現光芒燃燒的情形,那熊熊焰火迅速積聚,很快於赤蛇周圍形成一條巨大無比的火龍圖案,當中年大漢終於千辛萬苦奔到赤蛇身邊,卻猛地一個激靈,被火龍圖案所束縛,玉劍砰然落地,發出劇烈聲響。

“將軍,將軍……”此時的年輕女子見狀,頓時焦急萬分。

直到看見中年大漢周身漸漸消了氣力,疲弱無疑,被火龍緊緊包裹,年輕女子再也按奈不住,步履倉促地衝上前,結果顯然,年輕女子也很快被火龍圖案束縛,然後消了氣力,幾近疲弱。

再回頭看整間墓室,赤蛇仍在無我地發生蛻變,一個中年大漢和一個年輕女子被火龍緊緊包裹半空,動彈不得,也無力動彈,似醒非醒,似睡非睡,如雲如霧,如霞如靄,一派迷糊。

……

江君郎的前世有“驚鴻一瞥”一詞。

曹植《洛神賦》用“翩若驚鴻,婉若遊龍”來描繪洛神美態,後來就用“驚鴻”形容女性輕盈如雁之身姿。形容女子輕盈豔麗的身影,多就遠望而言。“驚鴻一瞥”似乎與“掠影”的意思相近,但感情色彩更強烈。不光對人,也可對物,如建築等,隻是匆匆一眼,卻給人留下強烈深刻的印象。

南宋詩人陸遊與唐琬成親,琴瑟和諧,感情彌篤,但其母不悅,致使兩人分離。十年後一個暮春,陸遊在沈園與唐琬不期而遇,追憶往昔,陸遊情不自禁地賦詞一闕,題為《釵頭鳳》:“紅酥手,黃縢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春如舊,人空瘦,淚痕紅挹鮫綃透。桃花落,閑池閣,山盟雖在,錦書難托,莫,莫,莫。”唐琬十分感傷,極具婉轉,亦和《釵頭鳳》詞一首,不久鬱鬱而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