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血脂不是越低越好 千萬不要以為血脂水平越低越好。膽固醇水平過低,就要警惕惡性腫瘤的發生。如果本身患有肝硬化或癌症,膽固醇水平過低,可能病情已經惡化了。
6.控糖降壓不可少
控製血糖的方法:
(1)早餐必須吃 經過八小時的睡眠,肚子已經空空如也了。這時,身體對糖、澱粉類食物的需求量是最大最急迫的,所以早餐必吃。
(2)和食欲作戰 進食時,因為血糖值上升而刺激飽腹中樞神經,容易激發食欲。直到血糖值上升,最低也要花費10分鍾以上的時間。所以,在這個尚且饑餓的時間段內一定要控製咀嚼的速度,避免吃得太快而不自覺攝取過多的熱量。
(3)早睡早睡 睡眠時,荷爾蒙的分泌增多,它能夠分解掉堆積的熱量和脂肪細胞。所以,晚餐最好在就寢前4小時完成。近食後,血糖值降低要花費的時間大約是6小時,因為晚餐不太攝入碳水化合物,隻需花4小時。所以晚餐要早吃,睡眠時間也盡量提前。
7.預防高脂血症避免三個誤區
誤區一:血脂在正常範圍就可以了
采空腹血做血脂檢查時,會檢查總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四項內容,如果前三項超過正常值,就可以確定是高脂血症患者了,但並不是血脂在正常範圍就一定不需要降脂。因為,血脂水平在正常範圍內並不代表治療達標,還要依據病情進行具體分析。
降脂治療的最主要目的是防治心腦血管疾病。世界衛生組織(WHO)近期發布的《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南》中,便將未確診冠心病,但總膽固醇≥8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6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8mmol/L的人群列為心血管危險極高的人群,應進入一級預防狀態。
誤區二:膽固醇越低越好
膽固醇被很多中老年人視為洪水猛獸,總是希望它越低越好,事實並非如此。因為膽固醇是用以支撐體內所有細胞的結構形狀。膽固醇還是細胞膜的組成部分以及合成激素和膽汁的關鍵成分。膽固醇不足,人的情緒便會出現極不穩定的現象。
正確的做法是,40歲以下的人5年做一次血脂檢查,45歲以上的人1年做一次血脂檢查,而有冠心病易患因素(高血壓、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等)的人,應半年檢查一次血脂。在醫生的指導下,將膽固醇不高不低地控製在標準範圍內。
誤區三:血脂高與瘦人無關
很多人都認為高脂血症與瘦人無關,隻是胖人的事。其實,飲食習慣和遺傳因素是高脂血症的兩個決定因素。胖人不一定血脂高,瘦人的血脂也不一定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