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3、鐵觀音(3 / 3)

連天更感興趣的是原領事館輔樓的科林斯柱飾物。他又去看西北麵的“洛克”項目的基督教協進會大樓。建築為6層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立麵為折衷主義風格;主入口大廳樓梯間具有時代特征,樓梯為鑄鐵製,木門玻璃劃分極具特色。它是中國基督教和中國民眾本身統一的象征。洛克項目還有許多大樓尚處在施工階段。

連天在蘇州河岸邊眺望外白渡橋:中國的第一座全鋼結構鉚接橋梁和僅存的不等高桁架結構橋。修複後的外白渡橋,橋麵重新鋪設瀝青,兩側人行道恢複木質橋麵,鉚釘、油漆也是曆史風貌,橋身則設計了燈光係統。它是上海的標誌之一,同時也是上海的現代化和工業化的象征。連天聯想到描寫外白渡橋的相關小說:電車的碧綠火花、雪鐵籠汽車、時髦女人的胳膊和大腿,能把守舊的吳老太爺活活刺激致死……

蘇州河北岸的上海大廈,原名百老彙大廈,是一幢早期現代派風格的雙層鋁鋼框架結構八字式公寓樓。在它身上,裝飾藝術派與美國現代高層建築風格相結合。其立麵為中高兩低跌落式構圖,從11層起逐層收進,所有頂部沿口均飾以統一的幾何形連續裝飾圖案,輪廓線豐富,外牆底層為暗綠色高級花崗石貼麵,上為淺褐色泰山麵磚貼麵,窗裙部分拚成圖案。同那些改造為商場的紅色、灰白色的“老建築”比,棕黃色的百老彙大廈顯得那麼“古老”,像個“怪物”,帶著惡毒的眼光注視著蘇州河南岸的外灘源。連天覺得它馬上就會坍塌,化為灰燼似的。又驚恐地自我暗示,它的靈魂猶在,像劇院魅影那樣(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獨獨想到這個)。連天突然戰栗起來,一種鄙穢感折磨著他敏感的心。

“她有丈夫啊!為什麼要送禮物呢?她為什麼要痛快地收下?雖說同事、朋友之間也可如此,但我是懷著那樣單純的心思嗎?我怎麼激進開放到如此地步,輕而易舉越過中國甚至西方的傳統道德限定,肆無忌憚地追求一個有夫之婦?她,一個動不動就愛跑國外旅行的已婚女人,哪怕愛讀《紅樓夢》,生在曲阜,喜歡蘇州,又到底有什麼吸引我這個未遇行藏的業餘詩人的?”

蘇州河通往黃浦江的盡頭,豎立著紀念60多年前成功攻占上海的人民英雄紀念塔。三塊槍狀的巨柱塔體,寓意鴉片戰爭、五四運動、解放戰爭。連天從某個角度看,中間的長條孔隙剛好容下了浦江對岸的東方明珠的塔身。這是從過去遙望未來。

不遠的黃浦公園門口再也不會掛有“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的牌子了。今朝是太平盛世,遊人如蟻!男女老幼,多向著浦東方向攝影(那裏的高樓五彩繽紛,顏色並不協調統一,卻頗符合國人的審美趣味),極少數才會留意背後成片的灰暗的巨石構成的洋樓。

伸向浦江上的空箱式結構防汛牆上建造了一個觀光台,俗稱“外灘情人牆”,是二三十年前民風尚保守時期,情侶們集體密約、望江私語的場所。觸景生情的連天,趕忙折向南麵,沿著黃浦江遊蕩,試圖從殖民地券廊式風格居多的萬國建築博覽中,找尋一絲本土的痕跡。

中國銀行大樓是全部由中國人自己規劃,出錢,設計,建造的。1934年,中國銀行為了與外國銀行競爭,顯示中國人的力量和能力,原設計大樓為34層,以成為當時上海最高的建築,但在西方殖民者的壓力麵前,最終將樓高降到17層,頂部比沙遜大廈低0.3米。大廈分東西兩幢大樓,東大樓是主樓,地上15層,底層層高較高,地下2層,共17層。平麵長方形鋼框架結構,所用鋼材全係德國克虜伯鋼鐵廠產品。西大樓是4層鋼筋混凝土結構。大樓外牆下層用國產花崗石,立麵以垂直線為主。主樓頂部采用平緩的四方攢尖形屋頂,覆以寶藍色的琉璃瓦,坡度平緩。簷部用石鬥拱裝飾。其它如欄杆花紋及窗格等處理上均富有中國民族風格,簡樸之中寓莊嚴之意。然而看上去多少有些平實的村氣。尤其和它相鄰的和平飯店,有著更俏麗的尖頂。

到底什麼是中西合璧?各占多少比例?兩廂如何取舍?連天打心眼裏巴望著,今天的中國人能對“愛情”更寬容開放,而不僅僅是“性”得到“西風”的惠及。

在清朝四大海關中,上海的江海關管理權率先落入洋人之手。海關大樓在漢口路外灘,占地5722平米,建築麵積32680平米,麵朝浦江一側高八層,頂部帶三層高鍾樓。大樓一二層采用條石砌築,入口處列四根粗大的多立克石柱,顯得威嚴肅穆,柱定為四方形,上雕刻有紋飾。三層以上外牆貼褐色麵磚,六層頂部外挑簷很深,下方刻有精致的花紋。頂部的鍾樓成為黃浦江外灘的地標,基座四角各有一根方柱。四個鍾麵每一麵都用12角棱形圖案拚接,鍾麵上指時的指針由紫銅製造,重約120斤。這個大鍾堪稱亞太地區之冠。

海關大樓的隔壁就是原彙豐銀行大樓。盡管比海關大樓矮一些,但它是黃浦江畔占地最多、門麵最寬、氣勢最壯觀的大廈。這座7層,占地14畝的建築,英國人自誇是“從蘇伊士運河到遠東白令海峽最華貴的”。大樓為鋼筋混凝土結構,外表為磚石結構,是典型的古典主義——希臘式巨廈。整個建築主體采用西洋傳統的橫縱各3段處理。中段三層以上還有3層希臘式的宏偉穹頂,使人很容易聯想起古羅馬的萬神廟。橫3段中的底段采用粗獷的大塊花崗石和3座恢弘的石砌拱門,有鑄花月洞型紫銅色大門6扇,花飾精細,顯得非常莊重。進大門後有一條東西向過道,門廳是八角形,中間還有3個銅鑄轉門,兩側有玻璃門,上麵有半圓形的玻璃窗。券門左右置高低圓柱燈各一,兩端曾有過一對銅獅。巨大的穹頂是鋼框架結構,使用的是從英國定製的特種鋼。大廳中的對稱式大理石樓梯顯得十分華麗、氣派。門廳上見穹頂,從地坪到頂高20米,分上下兩層,下層是8根大理石柱,每一麵都有較大的券門。上層壁麵及穹頂均有大型鑲嵌壁畫,都是用彩色拋光馬賽克組成畫麵,共有200平方米左右。壁麵的8幅畫氣派雄渾,內容分別是彙豐銀行在上海、香港、倫敦、巴黎、紐約、東京、曼穀、加爾各答八座城市分行的建築與背景,畫麵主體是象征這個城市的女神。穹頂的大型鑲嵌畫內容取材自希臘、羅馬神話,畫麵中心是巨大的太陽和月亮,並有太陽神、穀物神、月神陪伴。畫麵外圈的12個星座則分別對準穹頂下的8幅壁畫,當年這些畫的製作是由意大利工匠完成的。

在當時的上海金融市場上,彙豐有著巨大的操縱力,它是中國政府償還外債和賠款的主要經受銀行。清政府向英、德、法,俄借的外債和民國初年五國銀行團的善後大借款以及辛醜賠款,每年由各地彙入彙豐等五家銀行收存轉撥。彙豐還從1916年起取得代總稅務司收存保管中國內債的權利。曾經的恥辱印記,今天已成為珍貴的曆史遺留。

連天站到了濱江處,陰晴不定的天空使江麵忽而鴨卵青色,忽而藍灰色。江對岸是東方明珠和環球金融中心——那代表“明天”。他的背後是上海的“過去”。哲人說,“當下”是不存在的。而宋連天所處的位置似乎正是那飄忽不定、轉瞬即逝的“現在”。孫晚晴的芳心也是那樣難以把握。而上海乃至中國的百年發展,同樣順著西化的洪流,對古老“過去”既決裂又帶著隔膜去供奉和品味,然後沒有“現在”,隻有浩浩蕩蕩地奔向未來——那裏也許是美國,是那些令宋連天無可奈何的、新生的國家——這樣的“未來”,似乎僅僅是過去的歐羅巴的又一種重現。浦江兩岸,畢竟沒有中國傳統的建築。

一旦望西穿過河南路,風貌立刻為之一變。東麵是古舊陰鬱的歐陸,狹窄的街道,四方高大的建築,灰色調的圍牆和百葉窗,高高的天花板,尖尖的屋頂,每一棟樓都記載了一段曲折跌宕的故事。夕陽為它們添上一層薄霧,黃黃的街景透出一種上個世紀三四十年代特有的迷離的浪漫。而福州路、南京路步行街一帶則非常新潮。但這不同於美國,是新興的亞洲、拉美國家所特有的時尚感,雜糅而炫耀似的絢爛。連天被其中的活力感染了,他心滿意足地回到了K部門所在的大樓,一眼就看到還在加班的孫晚晴,在那裏喝茶。她用的是玻璃杯,捧著杯子暖手,裏麵隻泡了一片鐵觀音的葉子。幹而蜷縮的鐵觀音是綠沈色或油綠色的,泡老了則為墨綠色。晚晴的茶湯也不是金黃色的,略帶一點牙色而已。連天忍俊不禁。

“阿姨,你一點也不會喝茶。”

“你又不教我。到哪裏去了?”

“嗯……沒什麼。我教你吧。”

“可是這片茶葉泡開來,多好看啊!葉子多了,擠在一起看不清。”

連天這才注意到茶葉在水中的形態,柔美的弧形邊緣,婷婷嫋嫋,真的很像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自唐代以後變為和善的女性形象)。

鐵觀音的局部帶著一些紫檀色,這卻讓連天想起淡紫色的丁香和紫薇。晚晴的心,是否也像展開的丁香結那樣,向連天不吝付出她慈悲溫厚的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