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馮唐的文章,先不談文字怎樣,就其雜文來說,很多語句都不通不順,一句話得翻來覆去的捋。
讀他的文章,感覺像是在賣弄。通過作品能看出王小波和馮唐都讀過不少外國文學,但在這點上兩人給人的感覺則不一樣,馮唐有向人顯擺的嫌疑,王小波純粹是為了行文需要。
我印象中看過馮的北京三部曲之一,至於哪一部,我說不上來,其內容竟也全然不記得,而前後間隔最多不過兩個月的時間,於是我懷疑是不是真讀過。我從網上重新搜索,大概瀏覽了一下那三部曲,這才確信自己的確讀過,名字叫《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
碼字沒什麼了不起的,有拳頭就能打人,就看你敢不敢、好不好意思下得去手。前兩句是他文章中的,後麵是我自加的。至於婦科醫生馮唐是否真的不飄然自視清高,我不是他肚子裏的蛔蟲,實難得知,隻清楚自己特喜歡整句話。
印象中,馮唐的《活著活著就老了》這本雜文集裏有兩處提到韓寒,當中自然也少不了郭敬明,在不少人看來,他倆跟矛與盾一樣,少了誰都成不了矛盾。
曾經,有人說韓寒江郎才盡,寫不出好文章就去賽車了,韓寒對此的回答是:“如果一部作品讀者不買賬,不能說明我韓寒的才華耗盡了。我認為‘江郎才盡’這個詞比較變態。才華是永遠不會消失的,比如說江郎去養狗,你能說他沒有才華了嗎?那是人家做喜歡做的另一件事情去了!”
對於韓寒的回答,我感到很好笑,據我判斷,如果他不是在強詞奪理的狡辯,那麼就是理解能力有問題。
寫作需要沉澱,如同雨的形成,雨雲由小水滴凝聚,越積越厚,增長到一定程度,形成降雨。然而,水可循環,文思卻不行,腦中有限的墨水自筆端流出後隻能等新的形成,這種形成沒那麼簡單,而且還要看機緣。所以,毫不客氣的說韓寒在寫作上黔驢技窮,一點兒都不為過。
對於生活中的韓寒是什麼樣的人,一個憨粉說的第一點竟然是韓寒很愛她的女兒,想必這位弱智腦殘的粉絲缺失父愛,哪有父親不愛自己孩子的!
韓寒能裝,而且很能裝,不管他承不承認。
起初第一次看韓寒代言雀巢咖啡的廣告後,我心生不惑,我記得在他博客裏明明聲明過,不作任何代言,不知是我記錯了,還是咋得。現在看韓寒的博客,你會發現公告處是這樣寫的:不參加各種研討會,不舉辦簽售,不給活著的人寫序,不為他人寫劇本,不參加剪彩,不參加頒獎典禮,不出演電視劇,不寫任何的約稿和專欄,不寫任何軟文,不接受與保健品、藥品、香煙、房地產有關的商業合作……
乍一看,盡管公告裏麵都是“不”,但認真看,其中處處都有餘地。
公眾場合下,韓寒說話從不說滿,尤其善於為自己留後路,更擅於話裏有話,冷嘲暗諷。就拿他導的處女作電影來說,在上映前宣傳時,談及票房預期,韓寒緘口不語,隻是說:“這部電影的所有工作人員都非常努力,我的標準很簡單,這部電影上映之後,如果我說《後會無期》還想拍第二部,所有人都能很開心,那就證明我沒有辜負大家的希望。”跟誇下海口“票房起步至少8億元”的電影公司老板相比,韓寒明顯“低調”不少。
韓寒真的不在乎票房高低?拉倒吧!
當《後會無期》上映四天票房近三億時,談票房時,韓寒又說:“拍電影是團隊行為,我對團隊辛苦的工作負責,我也希望票房越高越好,但我們做這部電影時並沒有一味的隻考慮賺錢,一開始隻想不虧本就行,現在票房兩天就收回了成本,我覺得這是純粹帶來的力量。”瞧這話說的,太有“技術含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