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飲食習慣正誤辯(1 / 3)

喝茶的誤區

喜喝新茶:新茶特別是存放不到一個月的新茶,含未經氧化的多酚類、醛類和醇類物質,易引起腹脹、腹痛,對慢性胃炎患者來說,猶如雪上加霜。

過熱的油鍋炒菜的誤區

過熱的油鍋炒菜:燒的過熱的油鍋會產生一種硬脂化合物,常吃這種鍋炒出來的菜,極易引起胃炎和胃潰瘍,甚至誘發胃癌。

孩子無規律飲食的誤區

有的孩子用餐無規律,饑一頓飽一頓,尤其是不吃早餐較為突出;有的父母為了圖方便和滿足孩子的口味,鍾情“洋快餐”;有的孩子偏食、挑食;還有的孩子不好好吃飯,父母就用零食代飯,大量食用巧克力、糖果,還有的用飲料代替白開水等等。這樣用餐無規律、不科學的情況,使孩子在營養過剩的同時同樣存在營養不良的問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造成極大威脅。

空腹運動可減肥的誤區

許多人習慣早晨空腹跑步,以為這樣既能吸收新鮮空氣又能防止肥胖。然而,有人認為,這種方式並不健康。空腹運動能量來源主要靠脂肪的異生。此時血液中的遊離脂肪酸就會顯示增高,脂肪酸不僅成為心肌等活動的能量來源,其量過多又可成為心肌毒物,能夠引起各種心律失常,甚至導致猝死。其對老年人的危險性更大。據報道,世界上一些空腹慢跑者都是短命的。因此,晨跑前適當進食一點食物是必要的。

早起喝淡鹽水的誤區

有人認為早起喝淡鹽水有益於身體健康,其實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喝淡鹽水有利於健康不假,這對於夏天出汗後補充水分是必要的,可對於晨起補充水分來說非但無益,還是一個危害健康的錯誤做法。生理學的研究認為,人在整夜睡眠中未飲滴水,然而呼吸、排汗、泌尿卻在進行中,這些生理活動要消耗損失許多水分。早晨起床時,血液已成濃縮狀態,此時如飲一定量的白開水可很快使血液得到稀釋,糾正夜間的高滲性脫水。而喝鹽開水反而會加重高滲性脫水,令人備加口幹。何況,早晨是人體血壓升高的第一個高峰,喝鹽開水會使血壓更高,危害健康。

晚餐晚點吃的誤區

生活中有不少人因為工作關係很晚才吃晚餐,這其實對健康是有害的。晚餐吃得太晚容易得尿道結石。他表示,很多人晚餐吃得太晚,餐後不久就上床睡覺,在睡眠狀態下,血液流速變慢,小便排泄也隨之減少,而飲食中的鈣鹽除一部分被人體吸收外,餘下的須經尿道排出。據測定,人體排尿高峰一般在進食後4——5小時,如果晚餐過晚,比如晚上八九點鍾才進食,排尿高峰便在淩晨零點後,此時人正處於睡眠狀態,高濃度的鈣鹽和尿液瀦留在尿道中,與尿酸結合成草酸鈣,當其濃度較高時,在正常體溫下可析出結晶並沉澱、積聚,形成尿道結石。日本鬆下醫院曾對270名尿結石的患者進行調查,其中97人都在晚上九點後進食,25人有吃完夜宵後上床睡覺的習慣。此外,如果晚餐吃太晚,吃了沒多久就要上床睡覺,被食物充盈的胃腸可壓迫肝、脾、胰、膽等消化器官,極易發生胰腺炎、膽囊炎,有的甚至在睡夢中突然發生休克或猝死。

晚餐不宜吃太晚,也不宜吃太飽。一項實驗結果表明,過飽會使人在睡眠中做噩夢,久之引發失眠、神經衰弱等病症。

吃素長壽的誤區

由於心腦血管等“富貴病”的增多,越來越多的老年人傾向於吃素,認為“素食長壽”。柯躍斌博士認為這種觀點是不正確的。他指出,國內有人對終生清淡素食的645名寺廟和尚體檢發現,有45.6%的和尚患有慢性疾病,其中34.3%的慢性疾病與長期營養不良有關。據調查,長期吃素會造成營養素缺乏,主要是優質蛋白質缺乏。人類所需要的蛋白質有兩種:一是完全蛋白質,又稱優質蛋白質,含包括必需氨基酸在內的所有氨基酸,動物性蛋白質如奶類、精肉、禽蛋和魚蝦內的蛋白均屬此類。另一種是不完全(或半完全)蛋白質,所含氨基酸數量不足,而且缺乏某些必需氨基酸。植物性蛋白質即屬此類,故吃素者易造成完全蛋白質缺乏。當人體蛋白質供給不足時,會減輕體重,患貧血,感染疾病,創傷、骨折不易愈合;嚴重缺乏時,血漿蛋白降低,可引起浮腫。

吃素並不意味著要徹底斷絕葷食,保持均衡的飲食才是健康之道。隻有動植物食物兼吃,葷素搭配,攝入營養成分才會全麵,才能達到保健延年的目的。

進餐時飲果汁的誤區

到餐廳進餐,服務員總喜歡向食客推薦果汁,那麼進餐時飲果汁是否有益呢?早晨喝一杯新鮮的果汁或純果汁應該是一個好習慣,補充身體需要的水分和營養。要注意的是,空腹時不要喝酸度較高的果汁,先吃一些主食再喝,以免胃不舒服。不管是鮮果汁、純果汁還是果汁飲料,中餐和晚餐時都盡量少喝。果汁的酸度會直接影響胃腸道的酸度,大量的果汁會衝淡胃消化液的濃度,果汁中的果酸還會與膳食中的某些營養成分結合影響這些營養成分的消化吸收,使人們在吃飯時感到胃部脹滿,吃不下飯,飯後消化不好,肚子不適。除了早餐時外,兩餐之間也適宜喝果汁。

吃海鮮飲啤酒的誤區

炎炎夏日,吃著可口的海鮮,喝著啤酒,許多人覺得是很愜意的事,殊不知這種吃法並不健康。海鮮中含有嘌呤和苷酸兩種成分,而啤酒中則富含分解這兩種成分的重要催化劑——維生素B1.如果吃海鮮時飲啤酒,就會促使有害物質在體內結合,增加人體血液中的尿酸含量,從而形成難以排泄的尿路結石。如果自身新陳代謝有問題,吃海鮮的時候喝啤酒容易導致血液中尿酸水平急劇升高,誘發痛風,以致出現痛風性腎病、痛風性關節炎等。

邊看電視邊吃零食的誤區

很多人喜歡邊看電視邊吃各類零食,這其實是一種不利健康的壞習慣。柯躍斌博士說,人呈一種蜷曲體位時,腹腔內壓增大,胃腸道蠕動受限,不利於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膽汁排泄,飯後久坐妨礙膽汁酸的重吸收,致膽汁中膽固醇與膽汁酸比例失調,膽固醇易沉積下來。加上坐在沙發上吃甜食或瓜子點心之類,過多的糖刺激胰島素分泌,增加了肝內膽固醇的合成與膽汁中膽固醇含量。瓜子含有大量粗纖維和不飽和脂肪酸,會結合膽汁酸,減少其“腸肝循環”;不飽和脂肪酸又可使膽囊合成的前列腺素增加,使膽汁變得更黏稠,因而易於形成膽結石。

飲酒可助睡眠的誤區

失眠是一種常見病症,有人認為,睡前飲酒可助入眠。據美國一份調查報道顯示,在美國眾多的失眠患者中,大約有40%的患者,經常靠飲酒來促使入睡。這種做法其實十分有害。

“飲酒助眠”實不可取,因為飲酒雖可暫時抑製大腦中樞係統活動,使人加快入眠,然而酒後引起的睡眠與正常生理性入睡完全不同,酒後入睡其大腦活動並未休息,甚至比不睡時還要活躍得多。因而在酒後醒來的人們,常會感到頭昏、腦脹、頭痛等不適症狀。經常夜飲入睡的人,還可能導致酒精中毒性精神病、神經炎及肝髒疾病等。所以,失眠者切莫以飲酒助眠,應積極尋找病因,以求正確的治療。

吃肉後喝茶能有助消化的誤區

有的人在吃肉食、海味等高蛋白食物後,不久就喝茶,以為能幫助消化。殊不知,茶葉中的大量鞣酸與蛋白質結合,會生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蠕動減慢,從而延長糞便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既容易形成便秘,又增加有毒和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