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搗臼聲聲(1)(1 / 2)

擎天楊好多日子沒有去望天楊樹下,不是他不想把學辦好,而是他不想被攪進柳月夜三家的矛盾中去,尤其被牽入花靜楊、花曉楊和柳燕三個女孩的感情旋渦裏。他躲在家裏,可以盡一個兒子的孝心,讓在中學教書的父親每天放學回家吃一頓兒子親手做的飯菜。

為了救古楊樹下的少年,擎天楊和父親鬥爭了一夜。

天剛蒙蒙亮,擎天楊被“吱呀”“砰通!”“咣啷”的聲響吵醒。那是槌頭撞擊石臼的聲音,這聲音比棒槌顯得更悶,比碾子的聲音顯得更沉,厚樸、粗獷而悠長,伴著一盞盞農家燈火從牆洞裏、門縫裏透出,如歌聲似的在大浴河的黎明中跳躍。

他的心律也隨著“咚咚”聲而搏動。自從他和夥伴們發明用水輪車帶動水碓的那天起,好久沒有聽到這碓米聲聲了,這聲音讓他睡意全無,於是披了衣服下塌。望天柳聽到了他的聲音,在裏屋裏喊道:“水碓那裏別去了,找個有石臼的舂米。今天是端午節。是降蛇妖的好日子。”

“爹!你真好,你真的答應我去救那孩子?”

“舂完米再說吧。”楊聖德回答著。

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將粽子蒸熟,粽子特有的清香彌漫山野。想一想都令人心曠神怡,擎天楊說:“父親,那水碓不用人腳踏啊!何苦用石臼去吃這麼大的苦呢?”

“擎天楊,還是石臼舂的米香啊!”

望天柳的話怪怪的,用水碓和石臼舂的糯米做成的粽子一樣的柔和、清香。擎天楊答應著父親,端著一瓢稻子,提著一個袋子去了水碓的地方。

水輪波動流水的“嘩嘩”聲和水碓的“咚咚”聲敲擊著他的耳鼓,他老遠地騎在騾背上看著,沒想到水碓架起之後,村民們也懶了,每七八家就有一個石堆。今天包粽子的糯米偏要花長嶺村口排隊去舂,舉手之勞的事偏要瀟灑地熬時間去解決。哪怕再長的隊,他們也要等。中年男子們幫著舂碓,嬸嬸嫂嫂們忙著簸米,老人們搓的搓,揉的揉,熱氣騰騰。最令人愉悅的要數跟來湊熱鬧的姑娘小夥們,避開顯眼的地方俏語綿綿,和著“吱吱呀呀”的搗臼聲,渾厚中有了溫馨,粗獷中有了甜綿。

看到眼前的情景,擎天楊知道父親隻是想把方便讓給別人。他騎上紅騾子去找石碓了。他騎在騾背上背著《弟子規》滿臉上蕩漾著歡笑,一路上接受著鄉親們不停地追問:

“怎麼好多天不見來望天楊樹了?學還是要辦下去的。”一個美麗的提著米袋子的少婦問。

“嫂子!現在夜兆龍,或者月仙客,或者兩個人,會教下去的。”擎天楊答道。

“你的親事怎麼也黃了?柳燕和花靜楊兩個都水靈靈的,一個年輕,一個有文化,挑花眼了吧。”另一個推著獨輪木車的中年婦女說,“我看都不合適,看上誰了,對嬸子說。”

擎天楊隻是笑笑。

“怎麼不去水碓呀?”一個端著米瓢的老太太驚訝地問他。

擎天楊說那水碓先讓大家分享。便從他們的臉上,看到了許多的羨慕,於是他走得歡快。

“走在河邊的小路上,早牧的騾牛是我夥伴,藍天佩朵朝陽在胸膛,繽紛的雲彩是朝霞的衣裳?”擎天楊尋著優美的女聲獨唱望去,翠瑩瑩的山坡梁,馱著花燦燦的山草披頂小瓦鑲邊的屋子,屋簷下搭了一間草棚,被一棵楊樹罩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