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那些年,被他廢棄的球星們(1 / 3)

文:小白 Pittlee

類型1:博弈犧牲品

穆裏尼奧是一個善於把持更衣室權威的人,一旦有球員威脅到他的權威,他便會毫無顧忌地向其開戰。這個情況在切爾西表現得最為明顯。

代表人物:舍甫琴科

舍瓦絕對是穆裏尼奧教練生涯中一道揮之不去的傷痕。2006年轉會切爾西前,烏克蘭人已經在AC米蘭贏得了一切榮譽,藍軍老板阿布的數番“眷顧”和3080萬英鎊的轉會費,更是證明了其作為球員的卓越能力。

穆裏尼奧對烏克蘭“核彈頭”並不陌生。2003年,穆裏尼奧率領波爾圖俱樂部以歐聯杯冠軍的身份參加歐洲超級杯決賽時,正是舍甫琴科的一個進球讓葡萄牙球隊铩羽而歸。遺憾的是,舍甫琴科沒能在一個恰當的時間加盟藍軍——2006年,穆裏尼奧和老板阿布、經理阿內森等人的關係急轉直下,微妙難言,同時,年滿30歲的舍甫琴科也正處於職業生涯的拐點階段,體能和狀態都無法與當時的德羅巴等人相抗衡。

盡管如此,舍甫琴科依然在轉投英超的第一個賽季就交出了51場比賽進14球的不錯答卷。不幸的是,2007年夏天穆裏尼奧和老板阿布的矛盾驟然公開化,烏克蘭人由此成為了穆裏尼奧與俱樂部高層鬥爭的犧牲品。阿布希望穆裏尼奧重用“三千萬先生”舍甫琴科,而穆裏尼奧則要求老板不要過多幹涉更衣室“內政”。2007-2008賽季,烏克蘭“核彈頭”被穆帥置於替補席上,賽季僅出場25次,打進8球。

因為缺乏足夠的比賽時間,舍甫琴科狀態下滑明顯,而根據英國媒體披露,舍瓦與阿布的親密關係更讓他成為了更衣室中的異類,遭到穆裏尼奧派係球員的集體抵製。烏克蘭人遭遇到了職業生涯中最嚴酷的“寒冬”。

不過這場鬥爭沒有勝利者。2007年,穆裏尼奧被迫離開斯坦福橋,而舍甫琴科也再難尋昔日的風采,最終無奈選擇回歸祖國的聯賽,從此遠離歐洲足球的中心。

代表人物:巴拉克

和舍甫琴科類似,巴拉克也是穆裏尼奧執教生涯中的一個遺憾。實際上,德國人2006年夏天自由轉會至斯坦福橋對於藍軍而言意義非凡——巴拉克拒絕了拜仁、皇馬和曼聯三大豪門的邀請,足見切爾西當時已具備豪門的資質。

遺憾的是,因為與蘭帕德存在位置上的衝突,巴拉克在初到切爾西時,就感受到了來自更衣室的壓力。英格蘭媒體普遍認為,巴拉克不能被穆裏尼奧接受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德國人的加盟並非他的意願,而是俱樂部高層出於商業和影響力的考量;其次,巴拉克的到來直接導致中場大將古德約翰森轉會巴塞羅那——冰島人在斯坦福橋效力多年,深得穆裏尼奧和球迷的喜愛。

巴拉克還被部分媒體認為是阿布安插在藍軍更衣室的親信,《每日郵報》甚至披露他曾私下向老板告狀,詆毀主帥穆裏尼奧。不過這些報道顯然缺乏足夠的事實依據。在穆裏尼奧離開斯坦福橋之後,巴拉克也因為膝蓋的傷勢逐漸淡出了主力陣容。

類似情況:勞爾、伊布

類型2:換帥犧牲品

一朝天子一朝臣,穆裏尼奧在處理與前任主教練的親信球員的關係方麵,隻有一個態度:永不重用。基於此,很多球員在葡萄牙人治下狀態下滑明顯,甚至危及到了個人職業生涯。

代表人物:M·迪亞拉

迪亞拉曾是卡佩羅時代最被信任的後腰球員,也是當年皇馬奪得聯賽冠軍的主力球員,並得到佩萊格裏尼的賞識。對於這樣一名老臣,穆裏尼奧的態度卻是絕對棄用。穆裏尼奧執教皇馬之後,迅速確立了阿隆索在中場的主力核心位置,並高價引進了德國中場厄齊爾和赫迪拉。2011年冬季轉會市場開啟後,在迪亞拉尚未離隊的情況下,穆裏尼奧就將其身披的6號球衣交給了租借而來的阿德巴約,負氣的馬裏人最終選擇自由轉會,加盟了法甲的摩納哥俱樂部。

代表人物:卡卡

現在就評斷卡卡為穆裏尼奧棄用似乎還為時過早,但穆裏尼奧治下的卡卡,肯定不是最好的卡卡。

穆裏尼奧在C羅和卡卡之間,果斷地選擇了以前者作為戰術核心,此舉在徹底激活C羅之後,也讓卡卡失去了恢複昔日狀態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