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感覺器官的特點(2 / 2)

血漿中一些成分亦能影響血沉。如血漿中有一種對凝血功能有影響的球蛋白—纖維蛋白原,能促進紅細胞疊連,使血沉增快,在急性感染如肺炎、肺結核進展期的血沉都會加速。因此醫務人員有時根據血沉快慢來推導病情變化情況。紅細胞表麵帶有負電荷,根據電荷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道理,在正常狀態下,紅細胞之間相互排斥,所以彼此間保持懸浮與分散狀態混懸在血漿中。纖維蛋白原和球蛋白增加,能降低紅細胞表麵的負電荷,能使紅細胞形成像銅線用繩串在一起、在醫學上稱“緡線狀”或成串狀的聚集。老年人由於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會形成血沉升高。中老年人血沉增高是屬於生理性改變,但是一些感染、動脈炎、膠原疾病,某些未能診斷出的隱性疾病,也能使血沉增高,所以中老年人血沉增高應注意觀察。

紅細胞壓積(又稱血球壓積)測定一定容積血液中紅細胞所占百分比稱為紅細胞壓積。人類血球壓積變化規律是,剛出生嬰兒血球壓積較高,一歲以後開始下降,成年後上升,60歲後開始下降。男性血球壓積比女性高,主要原因是雄性激素能促進紅細胞增生,雌性激素抑製紅細胞產生,所以男性紅細胞壓積高於女性。青壯年紅細胞壓積高於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紅細胞壓積逐漸下降。血液和水都是液體,具有一定的流動性,但是在相同壓力作用下,水容易流動,血液不易流動。因為血液內含有大量血細胞、蛋白質、電解質、脂質等,起著阻抗液體流動的內摩擦力的作用,這種內摩擦力稱為粘度。

血液流變學是研究血液的流動性、凝固性和變形性的科學。現代醫學認為:血液流變學對冠心病、腦中風、糖尿病、紅細胞增多、肺原性心髒病等的發病都有關係。因此有人發現腦中風時全血粘度、血漿粘度、血球壓積會發生一定變化,建議可利用這些變化規律預報中風,減少中風發病。當然這還需要深入研究才能作出正確預報。中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全身髒器結構和功能都會發生不同程度衰變,血液係統亦有同樣的變化。中老年人由於心髒“泵”的作用不足,使心排血量減少,血流緩慢,血管彈性減退,血液流動性變差,從而使血液粘度增高,特別在急性心肌梗塞,血液粘度增高更為明顯。

纖維蛋白原增多纖維蛋白原是一種分子量較大的長鏈狀分子。人體纖維蛋白原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纖維蛋白原的增加分子間互相牽引的作用,使血漿變成網狀一樣的結構,對液體的流動產生較大阻力。因此纖維蛋白原增加,能使血漿粘度增高,還能使懸浮在血漿中的紅細胞聚集成緡線或串狀。紅細胞相互聚集在一起就增加血沉速度。纖維蛋白原在一些中年人疾病中如惡性腫瘤、腦血管意外、冠心病、感染、糖尿病以及血栓形成階段都會增加。

在中年人血漿成分中,除纖維蛋白原增高外,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增高也會影響血液粘度。

紅細胞變形性改變正常人體成熟紅細胞是沒有細胞核、形狀圓而扁的,平均為7.5微米。紅細胞可因血流速度、血管口徑大小不同而暫時改變自身形態,當紅細胞要通過比自身周徑更窄的毛細血管時,就進行變形,通過毛細血管,供應人體組織氧氣。這種變形在醫學上稱為紅細胞變形性。年齡愈高,變形能力愈差。由於紅細胞變形能力衰退,會引起許多疾病,如耳聾、糖尿病、冠心病、智力改變等。目前國內外正在研究一些改善紅細胞變形性的藥物,這將對疾病防治、延緩衰老起一定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