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 君騎竹馬來!(2 / 2)

小時候,長滿雜草的田間,小道和溝渠以及荒山野嶺,是農村孩子放牛的好地方。那時候家家戶戶都圈養著一頭或者幾頭牛。戈蓉家與陳一刀家共養一隻黑白鑲嵌的花牛,半個月輪流轉養,每輪到陳一刀家圈養了,他都得去放牛,戈蓉和春燕都屁顛屁顛的跟在陳一刀的身後。

每天早上陳一刀都會牽著牛兒在田間小徑上照看牠吃草。每吃上一處青蔥欲滴鮮草,牛兒就會甩動尾巴驅趕身上的牛蠅,撲噶巴嘎巴一甩一擺,嘴角嚼嚼泡沫隨風漂移。

牛兒吃上半個小時後,陳一刀就會把牠栓在一處矮草毛坯上,然後他們三人就趴在地上走十步棋,打撲克,玩捉螞蚱,鬥蛐蛐等遊戲。

陳一刀更喜歡的是刨紅薯,男孩子們在土坡上挖一個洞,把紅薯放在支架上擱著烤,約莫幾圈撲克牌的功夫,紅薯就烤熟了,那種味道特別香,大家嘴裏滿是土沫子黑漆漆的樣子,你瞅我瞅笑著偷樂。

小時候玩起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了,有時一玩就玩到天黑,常常是慌不擇路地趕緊去找牛,如果牛丟了,那大人肯定是不會輕易饒恕自己的。要知道,牛對莊稼人來說,那是多麼重要啊,耕地,插秧播種,板車拖運肥料、糧食,那可是莊稼人的命根子。也常有找不到的時候,於是隻好回家向大人求助。

大人們一聽牛丟了,慌得會把什麼活都丟下,趕緊帶上手電筒去尋找。其實很多的時候也不是真正的丟了,而是由於他們太瘋玩,結果牛跑到稻田或地裏吃了人家的禾苗,讓主人家牽走了。吃了人家的禾苗,自然要給人家重新補上。

第二天,大人們少不了又要一番辛苦,還要賠上很多的不是,這才息事寧人。更多的時候,小夥伴們玩是歸玩,但眼睛還是一直盯著牛兒身影不離,那個貧瘠的年代,農作物是農民一年的收成,一年四季的經濟效益,遭到毀壞,大家心裏都疼。

小孩子自然害怕不敢掉以輕心。

等到太陽下山了,牛兒肚子飽脹得似一個圓球,三人才依次吆喝著把牛趕回家。

當然,最難忘的還是是過家家。

玩過家家時,幾名小孩分別扮演“新郎”、“新娘”、“知客先生”、“媒婆”等。遊戲的方式主要是模仿大人娶媳婦過日子。遊戲的道具,大多都是用手邊就能找到的一些東西來代替,比如大人們不用的炊具,破布片,他們手裏的布娃娃,路邊的花花草草等。娶媳婦是由一名男孩扮演“新郎”,一名女孩扮演“新娘”,模仿婚嫁儀式。還要做飯、洗衣服、買菜等。

那時候,戈蓉一直扮演“新娘”的角色,而個子高大威武的陳一刀,自然是“新郎”的第一人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