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章(2 / 3)

楊行密和錢鏐是幾乎同齡的兩位草根英雄,當錢鏐還在戰場上活蹦亂跳時,楊行密卻突然宣告病危,這對淮南集團來說絕不是什麼好事。

因為正如楊行密之前所感歎的那般,他的那幾個兒子們個個不成大器,似乎難以擔當管理淮南集團的大任。

判官周隱甚至打算勸說楊行密放棄子承父業的做法,將淮南集團董事長的職務移交給另一員心腹大將劉威,但遭到了楊行密的反對。

中國家族企業的第一代創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難以揮之而去的情結,自己苦心經營的基業當然不能移交給外人,哪怕兒子如何不成材,也得必須繼承父業,楊行密臨終前緊急召喚右軍指揮使徐溫和幕僚嚴可求商議繼承人事宜,決定將繼續權移交給長子楊渥。

雖然在之前幾次淮南集團的對外戰爭中,似乎完全看不到徐溫的身影,論戰功徐溫完全不能和劉威、陶雅、李神福、台濛等名將相提並論,但徐溫的政治敏感度和政治處理度極強,他將是改變整個淮南集團命運的重量級人物。

在徐溫和嚴可求的協助下,楊行密的長子楊渥終於及時來到了揚州廣陵,並順利地繼任了淮南集團董事長之職,後被唐朝朝廷冊封為淮南節度使、東道諸道行營都統、侍中、弘農郡王,完全繼承了父親楊行密的豐厚財產,而楊行密在辦理完成交接手續後,安然長逝而去,結束了他短暫的梟雄生涯。

淮南集團內部發生如此重大之變故,作為跟隨老領導楊行密草根起兵的元老之一,陶雅自然會更加關注於淮南集團內部的權力交接和政治變數,至於浙東的戰事自然要輕談視之,而隨後發生的另一件事則促使陶雅提前放棄了浙東的戰事。

天祐三年正月,淮南集團的另一員重要將領宣州觀察使王茂章突然宣告背叛淮南集團,投靠錢鏐公司,原因無他,和新任領導人楊渥發生矛盾了。

和錢鏐那幾位如龍如虎的兒子相比,楊行密的幾個兒子們確實隻能稱之為豚犬級人物,楊渥好歹也是個二十歲的成年人了,論年紀和錢傳璙和錢傳瓘都是同齡人,但也許是楊行密常年征戰沙場忽略了對後代們的思想教育,

這位楊渥同學生性喜愛遊玩作樂、嬉笑娛樂,完全沒有掌管淮南集團的能力。

剛當上淮南節度使、弘農郡王沒幾天的楊渥便開始折騰了,他的首選目標便是宣州觀察使王茂章。

因為王茂章原本是潤州團練使,楊渥繼位後,遷王茂章為宣州觀察使,而且宣州觀察使又是楊渥之前的職位,所以楊渥想當然得首選折騰王茂章。

宣州一帶原有不少前人的遺物,都是些文墨筆跡之類東西,原本楊渥當宣州觀察使時,也沒把這些東西當回事,但楊渥離開宣州來到廣陵後,突然對這些遺物產生了興趣,因此強行要求王茂章獻出這些前人遺物,全部充公。

王茂章比較愛惜這些遺物,自然不肯全數上交,因此引起了楊渥的不滿,後果很嚴重,楊渥直接命令大將李簡率兵攻打宣州,王茂章自知不敵,所以選擇了投靠錢鏐。

在楊渥看來,損失一個不聽話的王茂章對於人才濟濟的淮南集團來說,根本不算什麼事,但對於目前還身處浙東戰場的陶雅來說,那就真的相當算回事了。

原本已經無心戀戰,又擔心被已經投靠錢鏐的王茂章截斷回歸淮南的後路,陶雅果斷地率兵從睦州撤軍,退回了歙州,而錢鏐則乘勢重新占領睦州。

比起紙老虎陳詢,陳璋更加的強硬和凶悍,即使淮南發生變故、即使陳詢倉皇跑路、即使陶雅無奈撤軍,但陳璋仍然不甘心接收失敗的結果。

當錢鏐攻占睦州後,陳璋從婺州撤回根據地衢州,準備固定衢州。

但形勢似乎已經不可逆轉,楊習和另一員不知名將領方永珍率兵攻克婺州後,迅速對陳璋最後盤踞的衢州城展開猛烈進攻。

天祐三年八月,被錢鏐兩浙軍苦苦圍困多月的陳璋決定作最後的困獸之鬥,向淮南楊渥發出十萬加急的救援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