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北漢和契丹來犯,趙匡胤自然應該征戰沙場。於是,越匡胤率領將士們踏上了北上征戰的路途。然而,當大軍行至汴梁開封附近的陳橋驛時,將士們突然把皇袍披在了越匡胤身上,逼迫趙匡胤稱帝,取代後周王朝。趙匡胤勉為其難的接受了,但要求必須善待柴宗訓母子,不得濫殺無辜。
於是,趙匡胤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回汴梁城。除了個別將領選擇抵抗外,汴梁城的文武百官幾乎全體選擇了默認和接受事實,柴宗訓被迫將皇位禪讓給趙匡胤。趙匡胤在汴梁開登基稱帝,改元建隆,國號宋。
趙匡胤奪取了柴氏孤兒寡母的江山,令幾位元老將領十分不滿。
李筠早在後唐時期便參軍征戰沙場,從後唐、後晉至後漢,李筠曆經三朝,屢立戰功,至後周郭威繼位時期,李筠已升昭義軍節度使。之後,李筠一直駐守澤、潞一帶,多次擊退契丹與北漢軍隊,戰功卓著。
李筠宣布起兵反抗北宋,順便還和北漢結成了同盟。建隆元年五月,趙匡胤下詔親征李筠,大軍壓境,猛攻澤州,僅用兩個多月時間便攻破澤、潞州,李筠自焚而死。李筠被幹掉,淮南的李重進也開始起兵造反。
李重進是郭威的外甥,後漢初年,李重進便跟隨郭威征戰沙場,以戰功升歸德軍節度兼侍衛馬步軍都指揮使。柴榮繼位後,李重進跟隨柴榮參加了同北漢的高平之戰,同南唐的淮南之戰,戰功累累,被封為檢校太尉,淮南節度使。
趙匡胤繼續禦駕親征,同時調集各路大軍進攻淮南。經過宋軍兩個多月的圍攻,揚州城破,李重進也自焚而死。在消滅李筠之後,趙匡胤立即下令免除澤、潞兩州當年的田稅。在攻滅李重進後,趙匡胤及時在揚州城進行賑災放糧。
建隆元年十二月,留從效再次向中原王朝派遣使者,取道吳越國,到達北宋汴梁城,主要任務便是向宋王朝表示忠心的稱臣稱藩,當然伴隨著稱臣稱藩的,自然是定期的進貢物品。
趙匡胤接受了留從效的稱臣請求,並允許留從效在山東青州設置官邸,從此清源軍正式成為宋王朝的藩臣。
建隆二年二月,李璟覺得淮南丟失之後,都城金陵離北宋邊境過於接近,決定遷都,南遷洪州。南唐的遷都行動規模龐大,整整持續了一個多月。三月,洪州改名為南都。
留從效認為,李璟極有可能發兵清源軍,徹底吞並泉、漳兩州,遷都洪州也許就是進攻泉、漳的前期準備。
為了確保南唐方麵能夠放棄進攻清源軍的念頭,留從效不惜血本,派遣以兒子留紹錤為使者,攜帶重金厚禮,出使南唐。留從效本人並沒有兒子,所以收養了兄長留從願的兩個兒子,即留紹錤和留紹鎡。留紹錤表麵上是使者,實則是充當人質。
建隆二年三月,留紹錤帶著使者團前往南唐新都城洪州。當留紹錤來到洪州時,發現李璟已經病逝,繼位南唐國主的是他的兒子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