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王延政的以上兩個措施決策,雖然我們這些事後諸葛亮們都很清楚,完全錯誤的兩大敗筆,但對於身處當時錯綜複雜曆史環境下的王延政來說,要想做出完全正確的選擇,實在太難了。當上了閩國新皇帝的王延政十分興奮和愉悅,一方麵自己駐守建州,嚴陣以待南唐軍隊的到來,另一方麵則派遣侄子和親信牢牢控製福州城,為建州城提供幫助和支援,這種局麵對於王延政來說十分有利。至於那位成功誅殺朱文進和連重遇,為王延政攻取福州城立下頭號戰功的閩國孤膽英雄林仁翰,王延政似乎徹底遺忘了。當林仁翰來到建州城麵見王延政時,王延政居然冷漠相對,隻給予林仁翰極其吝嗇的賞賜。林仁翰對此毫無怨言,也許他誅殺朱文進和連重遇的目的並非是為了升官晉爵,也許他對王延政的這種冷漠態度已經徹底失望。最終,林仁翰選擇了隱退山林,從此再也沒有出現在閩國的曆史舞台之上。當上了閩國皇帝的王延政並沒有展現出那種撥亂反正、收拾破舊山河的超強能力,相反還在不斷地做出錯誤的決策和措施。這種機會對於南唐來說,是再也不會錯過的,他們已經勵兵秣馬、準備卷土重來,不再給王延政改正錯誤的任何機會。
天德三年二月,初戰稍稍受挫的查文徽向老大李璟發出緊急求救信號,要求大力增兵。要說還是查文徽同誌的麵子大,李璟對於他手下那幫文學好友們的寬容程度是相當寬容的,在接到查文徽的信號後,李璟二話沒說,立即展開軍事總動員,以驚人的速度再次集結大量兵馬,向閩國建州進軍。相比第一次的出場陣容,南唐這次出兵的出場陣容絕對豪華強悍了許多。天威都虞侯何敬洙被任命為建州行營招討馬步都指揮使、將軍祖全恩被任命為應援使、將軍姚鳳被任命為都監,三員將領各率數千兵馬疾馳增援查文徽。加上前期駐紮在建州的查文徽和邊鎬,南唐方麵在建州城附近已經駐紮屯集了五路大軍,李璟似乎已經下定決心,一定要把閩國一口吃掉。
麵對南唐方麵的二度大兵壓境,王延政似乎顯得胸有成竹、淡定自若,一方麵,王延政早已要求福州城調派一萬五千名精銳將士增援建州城,另一方麵,王延政派遣建州名將陳望率領數萬名建州精銳將士出城迎敵,拒南唐軍隊於國門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