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如此,大人身居唐國朝中要職,為何要搭救我一個普普通通的商人?”張暉不解地問道。
韓熙載深不可測,他沒有回答張暉的問題,而是反過來問道:“張老板知道我的官職?”
張暉當然知道!唐國置中書舍人六員,其中一員掌管起草詔敕的工作,稱知製誥。如果以其他官員兼管這項工作,則稱兼知製誥或權知製誥。韓熙載在朝中便是擔任此職,這除了表明唐主李璟對他的信任外,同時也極大地加重了他的權力。
“韓大人所起草的詔誥,文字典雅,有元和之風,甚得輿論的好評,這金陵城裏的人誰人不知!”張暉略微地吹捧道。
韓熙載聽了笑道:“張老板笑話本官了。我雖然權知製誥,但本官畢竟是書生,正因如此而得到重用,惟知盡心為國,反而全然不知如何保護自己,表麵上風風光光,其實和張老板一樣旦夕禍福罷了!”
“韓大人嚴重了,唐主對你如此重用,何來旦夕禍福之說呢?”張暉猜測是唐國朝中內部的黨爭,但不便先說,故問。
韓熙載見張暉似乎真的一無所知,解釋道:“實不相瞞,自我任知製誥以來,感中主李璟的知遇之恩,對於朝中大事,或駁正失禮之處,或指謫批評弊端,章疏連連不斷,引起朝中權要的極大忌恨與不滿,尤其是宋齊丘、馮延巳對本官更是萬分不滿。”
“宋齊丘?”
“沒錯,此人曆任本國左右仆射平章事十餘載,權傾朝野,一旦他抓住了我的把柄,隻要他一聲令下,我的人頭必將不保。”
“那麼馮延巳呢?他不是傳說中的五鬼之首嗎?難道和宋齊丘也有關係?”
“正是,五鬼便是依附於宋齊丘的朋黨!”
“若是果真如此,韓大人為何還搭救在下,要知道禁足在下的就是五鬼!難道韓大人不怕讓宋齊丘正好以此為把柄,對韓大人不利。”
“本官之所以救你,便是為了來日的自救。”
“這話怎麼說?”張暉對於韓熙載的話不甚理解,他甚至懷疑韓熙載的用意是否真誠,如果唐主有恩於他,他又怎會幫助敵國的人,莫非韓熙載是一個難得的聖賢之人,又或許韓熙載到過閩地,受過閩王的賞識,默默地成為了潛伏在唐國的細作。
“這事等本官送你回到了建州,以後自然就可見分曉。昔日我到福州,看到滿城的繁華安定,便認定一個好的君主才能為百姓謀福祉。隻可惜唐國的國主隻知道坐享先人的積蓄。”
“韓大人的搭救之恩,在下無以報答。”
“聽說你們北苑的茶葉不錯,要是有機會能夠品嚐到北苑最好的茶,就當是報答了。”
“在下回到建州,一定托人送來,獻給韓大人。”
“快走吧,晚了的話,等馮延巳他們發現了就來不及了。”
張暉於是謝過韓熙載之後,立即告辭,在王建封和邊鎬兩位副將的護送下,安全地離開了金陵城,拐向吳越的境內,往建州方向逃離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