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口鎮位於南漢的西北邊境,和閩地接壤,而且和閩地的汀州相鄰。劉岩可能仗著平時和閩國關係不錯,又是王審知的兒女親家,所以沒有作保密工作,而是高調誇張地在梅口鎮一帶招搖走動。
劉岩在梅口鎮的高調出現,自然引起了閩地方麵的關注,王審知立即下令駐守汀州的侄子王延美率領精兵,星夜疾馳,向梅口鎮進軍。梅口鎮此時尚沒有南漢的重兵把守,如果讓王延美突襲得手,劉岩多半會成為王審知的階下囚。
邊境的巡邏暗哨發現閩地集結了大軍,似乎有向梅口鎮進發的意圖,於是立即快馬向劉岩彙報。劉岩聞聽,嚇個半死,也顧不上什麼避禍了,快馬加鞭,連夜奔馳,倉皇逃離了梅口鎮。
同光二年四月,劉岩派遣大軍進攻閩國,意欲吞並汀、漳一帶,繼而對閩國發起報複性打擊。在漢軍進攻汀、漳兩州的戰爭中,閩軍據險自守,大敗進犯的漢軍,給了劉岩一個下馬威。
然而,在取得了一場大勝之後,王審知並沒有乘勝追擊,深入漢國境內,而是選擇了見好就收,繼續和漢國保持和平狀態。劉岩似乎也意識到保持和平狀態對雙方都有利。於是,這場戰爭並沒有再持續,雙方默契地保持了和平狀態,再也沒有發生過戰爭。
此時的王審知已經年過六旬,身體健康狀況出現問題,因此必須把接班人的問題提上日程。
鑒於朱溫、楊行密等猛人的接班人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問題,導致這兩位哥們的後代們被別人肆意欺壓,王審知決定吸取教訓,大力扶持子侄們執掌閩國的軍政大權。
王審知的那些兒子大都已成年,但論能力值,似乎沒有特別出類拔萃的,在這種情況下,古代帝王們的唯一選拔方式便是“有嫡立嫡、無嫡立長”。
一般來說,嫡長子都是帝王接班人的大多數選擇,無論能力高低、實力強弱。為了避免引起家族內亂,王審知也隻能遵循嫡長立嗣的製度,那麼王審知的長子王延翰便是名正言順的頭號接班人選。
在泉州王延彬事件發生後,王審知隱約感覺到,如果自己死亡後,王氏家族的後代們之間可能會發生爭權奪利的內亂,所以必須盡快敲定繼承人。
王審知的長子王延翰似乎無可爭議,既是長子,又是嫡子,根正苗紅的繼承人,先不論能力值有多高,光這個身份就讓大家基本上沒話可說。
王審知似乎也沒有太多精力去折騰,而且從表麵上看,王延翰同誌長相俊美、身材魁梧、皮膚白皙、喜好讀書、精通經史,這樣一位繼承人,即使不能有所成作,至少守成保土應該問題不大。
在王延彬事件發生後不久,王審知便迅速任命長子王延翰為威武軍節度副使,實際上已經向大家半公開地宣布王延翰將是接班人。
同光三年五月,王審知的身體狀況出現問題,立即任命王延翰代理自己處理閩地的軍政事務。十二月,王審知在執掌閩地二十九年後病逝了,享年六十四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