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既能夠得到陛下的信任,一定竭盡全力為陛下分憂。”
“你是一個好姑娘,我把你召入後宮的,也不知道是對還是錯。這些年來,我本應該給你們更多才是,隻是我一直放不下我那原配夫人任氏,就連王後黃氏也和你們一樣,沒有得到過多的寵幸,希望你能夠明白。”
金鳳聽著,點了點頭,淚流滿麵。
那一年,在閩王遲暮之際,閩地百姓像是失去了保護神,百姓們祈天拜神,於是一些傳說開始流傳開來。
第一個傳說,說的是大唐僖宗年間,觀音菩薩為幫助泉州刺史手下的承造官造橋籌錢而與呂洞賓鬥法,遺下呂洞賓的純陽白發一絲,化為白蛇。菩薩知道其會危害人間,於是滴血向西北彈送至福州南台下渡地方陳家,這滴血投胎為女,取名陳靖姑。
第二個傳說的內容及其豐富多彩,而且也與這滴血的後世有關。說的是每年的八月十五,天神武夷君會在武夷山大王峰的武夷宮設宴招待閩地的各路地神散仙。
先看這閩地自古就是一個充滿神奇的地域。它東南濱海、西北聯山,重關內阻、群溪交流、襟江帶湖、沃野千裏,南連江廣、北跨溫台、東通吳越,萬裏重山環繞、地沃山強。再看這個叫武夷君的天神,他的來頭可是不小。
話說在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閩地原本隻是住著土著人的蠻夷之地。土著人既不種地也不放牧,是一個少有的從不馴化土地的民族,幾萬年來他們隻滿足於大自然所賦予他們的一切。閩地的土著居民在曆史上被稱為閩人,分為七族,有七個部落,所以閩地有七閩的古稱。後來因為戰亂,才有越人遷居到了閩地。
閩人的部落以蛇作為圖騰,所以閩人崇拜蛇。而越人的祖先發明了水稻,所以信奉蛙。信仰不同的兩種人族在閩地一起生活,難免會引起一些小摩擦。久而久之,小摩擦集聚成了大矛盾,閩人和越人彼此之間,開始實行著井水不犯河水的冷戰政策。當時,盛行冶煉鐵器,比如鍤、鋤、钁、鐮、犁鏵、無齒耙、斧、鑿、錘、削、鋸等等生產工具。進入冷戰狀態後,閩人和越人開始了冶煉兵器的競爭,比如劍、刀、矛、匕首、甲片等。
直到某一天,蛇王和蛙王幻化成人形,分別混入閩人和越人當中,蓄意想挑起兩種人族間的戰爭。蛇王慫恿閩人把蛇作為閩地的圖騰,讓蛇王作為閩地之王。而蛙王則慫恿越人,說蛙才是閩地的圖騰,應該讓蛙王作為閩地之王。終於有一天,蛇王和蛙王的陰謀得逞,閩地大戰一觸即發,兩種人族為爭奪閩地之王而大動幹戈了起來。經過大大小小的十幾場戰役之後,雙方決定為爭奪閩地之王進行最後一戰,地點是位於閩地西北部的一座山脈。在這樣一場生死訣別中,七個部落的閩人和所有的越人都加入了戰鬥。他們手握鋒芒的兵器,勢必殺個你死我活,眼看閩地就要生靈塗炭。
正當大戰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空中突然有個天神駕著紫雲,身跨白馬,自天飄然降至山脈之巔。隻見那天神稍稍施展法術,便將人族手中的所有兵器瞬間化為了塵土。戰亂中的閩人和越人都慌了神,急忙朝向天神,俯首跪拜。蛇王和蛙王見勢不妙,正想溜之大吉。不料被天神逮了個正著,現出了原形。這位法力無邊的天神就是武夷君。原來蛇王和蛙王興妖作怪,引起閩地戰爭的事情已經驚動了天帝。武夷君奉天帝之命,前來平息這場浩劫。
從此,武夷君駐節此山,統管地仙,這個山脈便被稱作武夷山。經過這場浩劫後,閩人和越人從此融合繁衍,創造出了共同的後代,稱閩越人。千百年來,閩越人受武夷君護佑,在閩地生生不息。而那蛙王和蛇王現出原型之後,便被武夷君束縛於武夷山的山洞之中,在武夷君的點化之下,經過了千餘年的修煉,終於修得正果,受封蛇神和蛙神,在閩地協助武夷君共同護佑閩地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