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福州城(2 / 2)

有的在前院牆的正中,由石框構成,與牆同一平麵,為矩形師門。有的則是兩側馬鞍牆延伸作飛起的牌堵,馬鞍牆夾著兩麵坡的屋蓋形成較大的樓。

福州城北則多是府衙宮殿。威武軍門,大都督府門,勢望雄偉。宮殿有寶皇宮,大明宮,文明殿,文德殿,九龍殿,大黼殿,明威殿,宮殿大門有紫寰門,啟聖門,應天門,東清門,安泰門,金德門。

福州的護城河與橋梁眾多。城東有一條滄溟河,百川叢會,控清引濁,潮來汐去。潮水自城南的越王釣龍台的東北方向,進入渡口,經過樂郊門、道清門的東麵,來到市舶司,進入城南的水門,再通過德政橋和澳橋,便出了城北的水門,彙進了東湖。

護城河由此形成,稱作澳橋浦。東湖位於福州的東北方向,周圍二十裏之長。登庸門外有一座合沙橋。橋下有個蓮池,周圍一百五十步之長。

道泰門有一座池橋,橋下的池就是西湖。西湖在福州的西麵,與東湖同時開鑿而成,蓄水成湖,周圍二十裏之長。湖水在城西接通護城河,與城南的蓮池直接相通。兼濟門外有一座兼濟門橋。

從清水堰開河接通澳橋浦,引河水貫城,橫渡兼濟門。開鑿水渠,引西湖的水貫城而入,沿著善化門城隅,進入子城,接通歐冶池,最後和澳橋浦的的浦尾相接。用作洗馬的場所,洗滌渣滓汙穢。

水渠長三百步,渠上立有木橋四座。西湖樓下的悅濟橋直通安善門,還有玉壘橋、濟川橋,正北天王堂,下蓋主山的經脈,最後經過龍泉橋彙入歐冶池。

在剛開始開鑿水渠的時候,遇到了巨大的石頭,惶恐傷害到土地的靈氣,所以沒有開鑿的太深。福州城向南擴展,羅城的城牆已經到了南門兜,夾城更是到了茶亭。

夾城之南則是一片水域。當時福州三麵環水,西麵是著名的西湖,東側是東湖,南側是南湖。夾城之南,是一片汪洋和沼澤,不利於行走。福州人去南方主要是走福州東南角的水門,即水部門。

水部門的河流連接福州城內外,是福州的主要交通要道。在這裏可以坐船出水門到南湖,然後從南湖的水道向南,一直到南台。這條水道彎彎曲曲,當時有三十六彎之說。

當年,梁王朱溫封王審知為閩王,翁承讚便是作為使者,到福建後也是乘船南下,在釣龍台舉行敕封大禮,晉升王審知為閩王。

而後翁承讚乘船進入水部門,城外河水進入水部門之後,一路向北,一路向西到安泰橋一帶,當時安泰橋是福州最繁盛的地方,“唐天複初為羅城南關,人煙繡錯,舟楫雲排,兩岸酒市歌樓,簫管從柳陰榕葉中出”。

閩王就是在安泰橋舉行盛大的歡迎儀式。翁承讚離開福州也是乘船從安泰橋出發,然後經水部門出城,再從水道抵達南台新市堤。因此,南台是福州南門外的主要交通樞紐。

南台是江中孤島,四麵白水茫茫,隻有靠南的地方因河沙堆積,形成一片陸地。由於船舶經常經過此地,許多村民拿著各類商品到此地出售,於是,南台南麵的陸地形成了新豐市。

翁承讚聽說張暉已經在州學讀書了,提議讓他到福州四門學來讀書。張暉聽了十分激動,但心裏還是不能落下章練。翁承讚看出了苗頭,笑著說男兒成家立業,讓張暉先把婚事辦了。

在街市上遊玩的途中,阿霞緊跟著張暉,卻不小心撞到了一個人,還撞掉了對方的玉墜。阿霞顧不得跟進張暉,匆忙回頭去找玉墜的主人。

終於找到了原主,還是個公子哥,正想物歸,不料原主卻想把玉墜相贈,並追著問阿霞的身份,阿霞顧不上回答他,沒有要玉墜,急著去找張暉。

那位公子哥卻一直跟著,一起幫著找張暉。終於找到,翁承讚認出了這位公子,竟然是閩王的九王子殿下王延政。

章仔鈞去麵見了閩王。閩王聽說了書院改製的事情,大加讚賞,並且要在其他四個州推廣開來。章仔鈞還如實相告,說這個主意還是一個學生提議的,名叫張暉,是翁承讚大人的親外孫。

說過了書院改製的事情後,閩王提起了另一件事情,說是讓自己的義子王延稟去建州,在章仔鈞的手下當個副史,跟著學習如何勤政愛民。說著,便讓人把公子稟叫了進來。

章仔鈞欣然答應著,可是轉而一想,覺得不對,自己隻是一個臨時的刺史,遲早有人要頂替自己,閩王說是給自己派一個副史,恐怕就是那個替代自己的人,隻是不便明說罷了。

與其讓自己今後顯得被動,倒不如這個時候主動給自己一個台階下。於是,章仔鈞提出,還是讓公子稟出任刺史,自己作為副史輔佐就好了,等公子稟什麼時候覺得不需要我這個武夫了,還請閩王調我回西北營去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