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審知(2 / 2)

兵變成功以後,大家都不好意思出來當帶頭大哥,於是有了竹林拜劍這個典故。即在地上插了一把劍,所有人逐一上前跪拜,不管是誰,如果跪拜的時候,地上的劍能夠顫動三下,大家就一致同意,讓他做老大。輪到王審知跪拜的時候,那把劍不但動了不隻三下,幹脆就掉在地上了。大家認為這是天意,就一齊請王審知坐上老大的位置。王審知那一年二十三歲,還是個嫩茄子,主動把老大的位置,讓給了大哥王潮,自己擔任副手。

王潮成為這支隊伍的統帥之後,開始解決何去何從的問題:這支隊伍的出路究竟在哪裏呢?就在這時,一個名叫張延魯的人到來為王潮指明了方向。這個張延魯,祖籍也是固始縣,和王審知三兄弟是老鄉。

那麼,老鄉張延魯究竟送來了怎樣的一條出路呢?我們先來說說,這個張延魯是個幹什麼的。張延魯是漢高祖劉邦的重要謀臣張良的後代。張延魯的祖父隱居在浙江,而他的父親則在浙江和福建一帶經商。張延魯徙居在泉州南安,經過幾十年的經營,終於成為泉州巨賈富紳。

竟然張延魯是個大富豪,那麼他親自主動找上門來見王潮,想必一定不是單槍匹馬,兩手空空。沒錯,當時的張延魯是帶著一隊人馬,趕著牛,挑著酒,儼然是來犒勞和慰問軍隊的。和王潮客氣寒暄一番之後,張延魯說明了來意:泉州刺史既貪婪又殘暴,我們泉州人深受其害,聽說王將軍治軍有法,將軍的部隊紀律嚴明,對地方秋毫無犯。不如將軍就來搶占泉州,做我們的主人吧。

王潮聽後,立即揮師圍攻泉州,廖彥若堅守抵抗,雙方相持一年多。第二年八月,王潮率部攻破泉州城,殺死了泉州刺史,逐據漳、泉二州,一時聲威大震。

當時的福建觀察使,正是在建州抵抗黃巢軍的九龍軍首領陳岩。

原來,三年前,當時九龍軍被朝廷收編,改置為義寧軍駐守黃連鎮。陳岩被任命為鎮將,還特別設置了戰鼓和號角,賜贈了牌匾和軍印。

而黃巢軍退守建州後,領著義軍雄赳赳氣昂昂地朝往福州進軍而去,於同年十二月,對福州發起了進攻。不久,福州被黃巢攻占,駐守福州的朝廷軍隊已經被起義軍打得七零八落。

當時的福建觀察使寫奏表上報朝廷,請求前往汀州,命陳岩為團練副使,率部抵抗黃巢。陳岩於是率領義寧軍進軍福州,再次和黃巢的義軍正麵作戰。

黃巢擁兵數十萬,陳岩自然難以把福州收複。好在黃巢野心極大,區區福州根本滿足不了他。在福州停留了月餘,義軍備足了糧草,掠夠了軍餉,黃巢便拔隊南下,進軍廣州。

於是,再次極其幸運地,陳岩率義寧軍順利地進占了福州。陳岩在福州三年,修複福州部分殘破的城垣,修建大量被戰亂焚毀的房舍,政績可觀,很快被任命為福建觀察使。

當泉州被王潮占領,陳岩聞知王潮的賢名後,便及時奏請朝廷,委任王潮為泉州刺史。

從此,王潮以泉州為根據地,“招懷離散,均賦繕兵,吏民悅服”。又整飭部屬,建築子城。治泉七載,使滿目淒然的泉州煥然一新。

王潮在泉州勵精圖治,召集離散流民,鼓勵生產,整飭部屬,創築子城,減輕徭役,放寬賦稅,興辦義學,頗得人心。王潮的這一業績,不僅百姓欣頌,亦深得福建觀察使陳岩的賞識與嘉許。

王潮上任泉州刺史不到五年,陳岩病重,便派人召王潮赴福州,欲將福建的軍政大權授予王潮。但在王潮尚未到達福州時,陳岩便遽然去世。

陳岩妻弟、護軍都將範暉執掌兵權,自稱留後,陳兵列陣,抗拒王潮接管福州。王潮命堂弟王彥複任都統,三弟王審知任都監,發兵攻打福州。範暉堅守城池,久攻不克。直到城內糧盡,軍心渙散。範暉見大勢已去,倉皇逃走,途中被士兵殺死。

王潮遷署福州,自稱留後,厚葬陳岩,由此聲威遠播。汀州刺史鍾全慕、建州刺史徐歸範攜帶戶丁田糧冊籍,親赴福州請歸王潮節製,山嶺海島也有20餘股地方武裝聞風來降,王潮據有福建五州之地,稱雄一方。

王潮理政精明,深謀遠慮,對外交好,對內認真厘定賦稅,鼓勵生產。執法嚴正,不徇私情。染病不起後,膝下雖有四子,二弟王審邽也還在世,他選擇由三弟王審知繼立,執軍府大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