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錦繡煙雨之下的塵埋往事(1 / 2)

龍婆本名並不叫龍婆。

八十多年前蒼龍帝國還沒有建立,在這片大地上有的隻是各類軍閥黨派割據,群雄爭霸。使得各地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

在瀟湘之西九百裏,也就是呂洞聖山百裏開外的所裏,有一位平凡的姑娘名叫石麗娟。

小麗娟不算特別漂亮,也不算特別聰明,但是為人誠厚,做事踏實,私塾念書也非常認真。

可惜由於家境貧寒,隻念了幾年就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歸家,幫襯著家裏務農。沒事時的小麗娟,特別喜歡跟著大人趕場。

每到趕場那一天,場集上都是百貨皆聚,應有盡有。人們三五成群地從附近村莊趕來,有的出賣自己多餘的農物,有的買進自家所需的東西,也有的趁便約親友辦些事,而小麗娟則是純粹貪圖場集的熱鬧。

一年冬天雪很大,小麗娟又是跟著大人們前去趕今年的最後一場。而在場上擁擠人群裏東看西逛的小麗娟,被一位在場集添置器物的一位落魄蠱師慧眼識珠,一眼斷定她日後必有大成就,便用蠱術給拐帶了回去。

那個混亂的年代,人們對於這些玄術都是諱莫如深,也是對這類人敬而遠之。正因為這個特殊的時代,沉埋的在曆史之下的各類玄術紛紛得以浮出水麵,得到一種畸形的傳播,真真假假,假假真真。

人們顛肺流離生活清苦,急需一種精神上的蔚籍,五鬥正一、太一、靜明宗、等各類大教別迅速崛起。一些偏門澀晦的小玄也各擅勝場,迅速在各個農村成為民眾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深山裏跟著落魄蠱師修行的小麗娟,轉眼就成了大姑娘。她並沒有在那個特殊的時代裏嶄露頭角,而是在落魄蠱師死後,才替師出戰時而一蠱成名,從此便是再也沒有人見過她出手。

落魄蠱師從不與她說什麼話,隻是每天要她修習、修習、再修習。若是稍有一些懈怠,就會招來打罵以及蠱毒侵蝕。

枯燥的修習歲月,造就了她寡言少語的孤僻性格,每天重複著以自身精血飼蠱、寄蠱到虛弱暈倒,隨後受蠱物蝕心痛苦清醒的過程。

十四年,整整十四年。石麗娟已是花信年華,這十四年裏她漸漸忘記了一切,而落魄蠱師在這個十四年前拐帶她的冬天終於死了。

臨終前一隻手死死的拽住石麗娟,平躺床頭睜大著眼睛,幾次試圖起身都沒有能夠立起,隻能用另一支手在空中胡亂揮舞,口中不斷念叨著:“龍婆………龍婆……到了……到了……去,去去……替……邊城爭名……十二月……十二月……初五。”

並不理解落魄蠱師臨終話語的含義,失去正常生活能力的石麗娟,繼續在這片老林裏生活著,每天陪伴她的是一片片渾身都是劇毒的蠱物。

直到兩個月後,一名俊後生無意中闖入了老林…………

石麗娟一生最快樂的光景,便是這段短暫時光中,這名俊後生讓她有了這個年紀該有的一切。

興許是童年時心底的烙印太深,逐漸恢複正常人生活的石麗娟,開始向往著寨子裏的生活,更是期待能夠去場上看看。

一切都是那麼自然,繁衍是烙印在所有生靈身上,無法抹去的印記。

天空下著小雨的一個傍晚,穿著蓑衣的俊後生急急忙忙的趕去老林,他要在雨完全下下來時,把手中油紙包裹十分嚴密的禮物,送給心愛的人兒。

那夜,風光旖旎,一種最是癡纏,最是霸道,最是悲苦的蠱被悄然種於俊後生的體內。

那一夜之後俊後生再也沒有出現。等兩人再次相見,已經是四十年後。那時他,已是一教之宗。

少年愁,不過一夜到白頭。

短暫卻漫長的等待,白了她一頭青絲……

那一年的十二月初五,一身黑衣蓑服的石麗娟到邊城,清麗的麵容被鬥笠遮擋。依在江邊上的一家酒樓裏,看著江麵上往來船隻。

這一年風雲變幻,頭一等的大事就是蒼龍帝國建立,第二等大事則是邊城七百餘口難民跟十幾號行商暴斃案。

這一年的冬天十分寒冷。

雖然世道不怎麼太平,但是受地理位置限製,邊城所感受的戰亂氛圍並不濃重,相反因為地處戰亂大後方又是三省交界,這裏還成為了避難場所以及物資的集散地。

歇腳的酒家裏除了石麗娟這個完全不關心時局的異類,其餘往來行商在吃喝歇腳之餘,都要談上一些當下動蕩時局。雖說都是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但是在相互論闊交流的行商們這裏,耳尖的他們總是能聽出一些常人難以明白的東西。

酒樓的熱鬧跟依在一偶的石麗娟,完全沒有任何關係。依舊沒有摘下鬥笠的她靠在憑欄處,一直將視線放在河上往來的船隻。周圍沒有人圍的幾張空蕩桌子,更是把她跟外頭的人徹底隔絕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