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狂歡中媒體應把握的“度”
科技傳播
作者:鍾涵 鄭昱 李超超
摘 要 在電腦互聯網、無線網絡、手機移動網絡等網絡高度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都已進入一個奇特的、虛擬的網絡世界。在這個世界中,由於參與信息傳播的隱匿性、即時性、自主性、互動性等特點,大眾實現了話語權、狂歡節的相對平等,並由此引發了一場場網絡狂歡。在這些網絡狂歡中,作為輿論引導的媒體,在發揮娛樂的社會功能的同時,也應該時刻把握好“度”,做到感受熱度,遵守法度,力求深度,不炒作、不推波助瀾,始終堅持弘揚社會主旋律、傳播正能量,始終堅守真實準確、全麵客觀的媒體良心和社會責任。
關鍵詞 網絡狂歡;媒體;輿論導向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4)108-0023-03
1 網絡狂歡的“狂”與“歡”
在今天,網絡已全麵、深入地介入到我們生活、學習、交往、休閑娛樂等各個方麵和社會的各個領域,而且也在不斷地改變人們的生存、生活方式,可以說我們已進入到一個奇特 “網絡時代”。在虛幻的網絡中,人們可以實現人人參與溝通和交往,實現傳播者和受眾的雙重身份,實現身份和地位的相對平等,而且由於真實主體的隱匿性,網民可以在網絡上充分利用自己的話語權,發布自己身邊的事、關注自己感興趣的事、針對某事發表自己的觀點。 “一旦他們走到一起,他們的集合就會形成一種如電的激流,這種激流會迅速使人們達到一種極度亢奮的狀態。所有人的心靈都向外界印象完全的敞開,任何情感的表達都暢通無阻。”[1]總之,網絡為人們提供了一個實現平等對話和狂歡的平台。
1.1“狂”的體現——網絡發展“狂速”、使用人數“狂多”
網絡,作為人們在虛擬世界中實現狂歡的最重要載體和平台,根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統計,截止2013年6月30日,國內使用人數較去年同期增長9.8%,達到5.91億人,繼續領跑全球,成為使用互聯網人數最多的國家,而且新增用戶中有很多人來自農村地區。同時根據CNNIC預測,到2015年,中國互聯網用戶的數量有望超過8億,這就意味著,到時有超過60%的中國人均在訪問互聯網。
伴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與成熟,以博客、微博、微信、論壇等為代表的自媒體同樣以驚人的速度飛速發展。其中尤以微博的發展最為矚目,截止2013年1月,新浪和騰訊微博注冊人數均已超過5憶,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劇增,中國已成為擁有微博寫手數量最多的國家。而作為微博使用的一個重要載體,智能手機用戶也在迅速遞增。據市場調研公司易觀智庫產業預計,2013年中國智能手機滲透率將過半,達到55%。而根據2013年7月17日發布的《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手機網民達到4.64億。 “狂速”發展的網絡技術,使得參與網絡狂歡的人數變得“狂多”;反之,“狂多”的網民也將促使網絡技術不斷發展革新。
1.2“歡”的程度——“不明覺厲”、“喜大普奔”式的娛樂至死
網絡的“狂速”發展,網民數量的“狂多”,最終實現了大眾消費娛樂的目的——網絡上一場場聲勢浩大的“狂歡”。從近日紅遍網絡的熱門話題,“汪峰上頭條”事件中就可窺一斑。2013年11月13日,提前透露要在今天發布新歌的汪峰,卻被吳奇隆和劉詩詩承認戀愛、楊冪和劉愷威曬婚戒等娛樂圈的粉色婚戀信息所淹沒,再一次錯失上“頭條”。於是,就有部分“熱心”網友“心疼汪峰”,又將他9月13日宣布離婚,卻因碰上天後王菲離婚而石沉大海、11月9日示愛章子怡而被恒大奪冠搶風頭等事連貫起來,調侃“明星組團攔截汪峰上頭條”。一石激起千層浪,此話題一起,就如點燃了一場以調侃汪峰為主題的網絡狂歡導火索,眾網友紛紛加入調侃汪峰的大軍,類似“汪峰,你到底得罪了誰!”“上不了頭條的命”、“汪峰上個頭條咋就這麼難”的調侃瞬間席卷微博。截止11月13日17點30分,新浪微博熱門話題榜上,“幫汪峰上頭條”不負眾望,成功躋身話題榜第二名,有超過19萬條網友參與的評論。在這場網友自發組織的網絡狂歡中,當事人的意願、感受,甚至是“上頭條”這個詞的意義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汪峰上頭條”這個話題,有值得調侃的趣味性、話題性,網友和媒體們競相參與,“不明覺厲”、“喜大普奔”地迸發出了極大的熱情,將汪峰調侃的體無完膚,也將娛樂和狂歡的需求體現的淋漓盡致。
2 媒體——網絡狂歡的最大“功臣”
回顧曆史,從印刷術的發明、無線電波的發現、再到電視的誕生,每一次的重大技術革新都帶來了媒體的巨大變革,而互聯網的飛速發展,更為人們在網絡世界中實現狂歡提供了最大便利。
2.1掃清了時空障礙,為狂歡提供了“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