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07章 附錄:奇經八脈及十二經脈對應食物表(1 / 2)

奇經八脈的定義

武俠小說中常出現奇經八脈之說,那麼到底什麼是奇經八脈呢?其實,奇經八脈隻是人體經絡走向的一個類別。奇經八脈是督脈、任脈、衝脈、帶脈、陰維脈、陽維脈、陰蹺脈、陽蹺脈的總稱。它們與十二正經不同,既不直屬髒腑,又無表裏配合關係,“別道奇行”,故稱“奇經”。

奇經八脈的分布

奇經八的分布部位與十二經脈縱橫交互,八脈中的督脈、任脈、衝脈皆起於胞中,同出於會陰,其中督脈行於背正中線;任脈行於前正中線;衝脈行於腹部會於足少陰經。奇經中的帶脈橫行於腰部,陽蹺脈行於下肢外側及肩、頭部;陰蹺脈行於下肢內側及眼;陽維脈行於下肢外側、肩和頭項;陰維脈行於下肢內側、腹和頸部。

奇經八脈的作用

奇經八脈交錯地循行分布於十二經之間,其作用主要體現於兩方麵。

其一,溝通了十二經脈之間的聯係。奇經八脈將部位相近、功能相似的經脈聯係起來,達到統攝有關經脈氣血、協調陰陽的作用。督脈與六陽經有聯係,稱為“陽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陽經經氣的作用;任脈與六陰經有聯係,稱為“陰脈之海”,具有調節全身諸陰經經氣的作用;衝脈與任、督脈,足陽明、足少陰等經有聯係,故有“十二經之海”、“血海”之稱,具有涵蓄十二經氣血的作用;帶脈約束聯係了縱行軀幹部的諸條經脈;陰陽維脈聯係陰經與陽經,分別主治一身之表裏;陰陽蹺脈主持陽動陰靜,共司下肢運動與寤寐。

其二,奇經八脈對十二經氣血有蓄積和滲灌的調節作用。當十二經脈及髒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滲灌供應。

衝、帶、蹺、維六脈腧穴,都寄附於十二經與任、督脈之中,惟任、督二脈各有其所屬腧穴,故與十二經相提並論,合稱為“十四經”。十四經具有一定的循行路線、病候及所屬腧穴,是經絡係統的主要部分,在臨床上是針灸治療及藥物歸經的基礎。

奇經八脈的特點

《難經·二十七難》說:“凡此八者,皆不拘於經,故曰奇經八脈。”也就是說奇經八脈與十二正經不同,其特點如下:

(1)奇經八脈不隸屬於髒腑,又無表裏配合關係。五髒主人之一身,六腑固守五髒,經脈為髒腑之隧道,才可謂有行與體,精與神,猶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之理。

(2)奇經八脈除任、督二脈有自己的獨立腧穴外,其他六條經脈的腧穴都寄附於十二正經與任、督脈之中。

(3)奇經八脈的循行錯綜於十二經脈之間,而且與正經在人體多處相互交會,因而奇經八脈有涵蓄十二經氣血和調節十二經盛衰的作用。當十二經脈及髒腑氣血旺盛時,奇經八脈能加以蓄積,當人體功能活動需要時,奇經八脈又能灌供應。《難經·二十八難》把十二經脈比作“溝渠”,把奇經八脈喻作“湖澤”,即形象地說明了這一功能。

奇經八脈的內容

任脈

人體奇經八脈之一。“任”字有擔任、任養之意。任脈總任一身陰經,與全身所有陰經相連,凡精血、津液均為任脈所司,故稱為陰脈之海。任脈能妊養胎兒,與女子經、帶、胎、產的關係密切。

任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經陰阜,沿腹部和胸部正中線上行,經過咽喉,到達下唇內,環繞口唇,上至齦交穴,與督脈相會,並向上分行至兩目下。分支由胞中貫脊,向上循行於背部。

本經脈腧穴包括會陰、曲骨、中極、關元、石門、氣海、陰交、神闕、水分、下脘、建裏、中脘、上脘、巨闕、鳩尾、中庭、膻中、玉堂、紫宮、華蓋、璿璣、天突、廉泉、承漿共24穴。

督脈

人體奇經八脈之一。督脈總督一身之陽經,六條陽經都與督脈交會於大椎,督脈有調節陽經氣血的作用,故稱為“陽脈之海”。主生殖機能,特別是男性生殖機能。

督脈起於胞中,下出會陰,後行於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經項部至風府穴,進入腦內,再回出上至頭項,沿頭部正中線,經頭頂、額部、鼻部、上唇,到唇係帶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