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啟五年五月,明軍占領永寧,永寧奢氏被滅,朱燮元把大帳移往永寧。永寧剛經過一場亂戰,十分殘破,朱燮元令進入永寧的明軍打掃戰場,還在永寧外圍的明軍停止前進,原地駐紮,暫時休整。
駐守在柳坡的衛所軍也要停留到原地,不過陳華清可帶著奢寅的人頭前去大帳報功。
永寧,各路明軍將領齊聚大帳,陳華清靠著獻奢寅人頭的機會也得以進入大帳,和西南各地明軍的高層將領互相認識了一下。
朱燮元走進大帳後,眾將安靜下來,朱燮元心情很不錯,招呼眾人坐下,笑道:“此戰打掉奢賊的根基,諸位都有功啊。”
“大人客氣了。”眾將齊道。
“這次諸位的功勞我都寫在奏折裏了,再過不久朝廷的封賞就應該下來了。”
“多謝大人。”眾將齊給朱燮元行軍禮。
“這次永寧一戰,最遺憾的是沒把奢崇明這老賊給抓住,讓他給逃去水西了。不過我們也不是沒抓到奢氏的重要人物,奢崇明的兒子奢寅被我軍斬獲。善之,把奢寅的人頭傳閱眾將。”
陳華清拿出木盒,遞給站到自己身邊的朱燮元親兵。親兵接過木盒,傳閱眾將。
用來當做戰功的人頭經過石灰粉的處理,奢寅的麵貌還隱約可見,眾將看完奢寅的人頭後,心裏對陳華清有了想法。在成都,早就流傳出朱燮元想培養自己在川地明軍中的嫡係,一開始眾將還以為朱燮元要扶持白杆兵,但後邊隨著重慶衛的重建,衛所軍不斷的參與戰事,重慶衛進入了諸將的視野,但那時眾將還隻是把重慶衛看作一個衛所,陳華清並沒進入眾將的視線裏。
這次永寧之戰,衛所軍雖沒直接參戰,但斬獲了奢寅,可以算得上大功一件。朱燮元借著這個功勞把陳華清拉進川地明軍高級將領的圈子,栽培之意相當明顯。
朱燮元召集眾將前來除了慶賀戰鬥的勝利,更多的是要知道各軍的損失情況,便於安排接下來的戰鬥。各軍集結到一塊不容易,朱燮元想借著這股勁直接出兵水西,避免和水西對峙,不然損失太大。
說起來,朱燮元對永寧的戰鬥早在收複重慶城以後就開始了。朱燮元禁止西南各地商人和永寧交易,阻止糧食、鹽等物資進入永寧。一年的封鎖,沒了來自外界的交易,永寧本就脆弱的經濟迅速破產,緊跟著永寧的實力大減。正是有了前麵整整一年的努力,才有了現在奢軍在明軍麵前毫無反抗之力的局麵。
水西的地盤要比永寧大得多,水西安氏在貴州勢力也強得多,明軍和安軍長期對峙下去雙方還真不好說誰先崩潰。
朱燮元出兵水西的提議沒人反對,永寧的勝利讓朱燮元的威望更上一層,對軍隊的影響力也更大。作為西南總督朱燮元身上的壓力很大,特別是軍隊將領化私人化讓朱燮元根本無法隨意調動軍隊。川地的衛所製崩塌後,軍閥的苗頭隨處可見,朱燮元意識到這些情況,才想著培植自己的嫡係,並且是能在衛所製上發展的,陳華清的重慶衛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得到朱燮元大力扶持的。
雖說重慶衛在重建時朱燮元沒有給陳華清支援太多的人手和物資,但朱燮元在重慶衛還很脆弱時替陳華清擋住了幾乎所有的外來威脅,不論是錦衣衛還是當地仕紳。
然而,朱燮元出兵水西的計劃並沒有實現。朝廷在收到朱燮元的捷報後,大大嘉賞了朱燮元,同時也發來兵部的調兵命令,鑒於川地戰事放緩,朝廷抽調重慶白杆兵和杜文煥一部,支援遼東戰場,並任命了新的四川總兵李維斯。
兵部的調令讓朱燮元有些惱火,但遼東緊靠京師,朝廷更關注遼東戰場。最能打的兩支部隊被調走,川地的戰事也隻能告一段落,這加深了朱燮元要練一支兵的想法。顏良豐的新軍是以招安的流寇和收降的土匪山賊為主,不適合做主力,陳華清的重慶衛倒合適,但陳華清地位太低,朝中也無人,不好升官,朱燮元得讓陳華清下定決心才好做這件事。
朝廷的調令一下,白杆兵最先撤回石砫,秦良玉交出重慶總指揮的權力,準備白杆兵的開撥。魯速的龍安府軍隊隨後撤出永寧,前往貴陽,代替準備開撥的杜文煥部。顏良豐的新軍駐守永寧,維持永寧秩序,防止奢氏死灰複燃。其他的小部隊也相繼撤離永寧,返回原駐地。
獻上奢寅人頭的陳華清在永寧沒多待,在得知朱燮元要繼續攻打水西後,便回去柳坡準備,但最後陳華清卻等來撤兵的命令,在返回的路上經過永寧時,陳華清得知朱燮元要看一看自己的衛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