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楚亂 第一百零四章 借機生事(上)(2 / 3)

整體來看,此時自耕農的生活水平還是遠高於在城邑做流傭的雇工的,可至少讓他們有口飯吃。

有個活路,對於戴琮而言這就算是一個極大的作為,雖說民眾也知道這是墨家在背後的運作,但至少他這個詢政院大尹還不至於重走都城國人暴動的命運。

現如今國野之別被打破,但國人的含義最開始還是居住在都城的人,在大部分人口居住在城邑和城邑周邊的時候,控製了城邑就等同於控製了一國的根基,而政變頻發的亂世,控製了國都也基本等同於政變成功了一半。

這個道理戴琮還是明白的,所以對於墨家的政策他是由衷感謝的,最起碼墨家似乎並沒有要兔死狗烹的意思,他這個詢政院大尹還能繼續做一段時間。

…………

宋地西南,陳國舊地,十餘年前反叛楚國複國的王子定都城,如今楚國的陳縣,後世的周口淮陽,楚國衰落時候的郢陳,大澤鄉揭竿而起後陳勝王的都城。

楚王熊疑巡幸於此,跟隨的除了絕對忠於楚王的車廣精銳新軍外,幾個在朝中勢力強大的屈、景、昭等氏的貴族也一並跟隨。

這一次巡幸正是因為宋國政變導致的,楚王必須要親自處理一些事情,而陳蔡地作為楚國中原王權統治的支柱,也正是楚王巡幸至此指導這一次大事的最佳地點。

王子良夫代王出巡於洞庭蒼梧、太子臧在郢都監國。

太子,奉塚祀社稷之粢盛,以朝夕視君膳者也,故曰塚子。君行則守,有守則從,從曰撫軍,守曰監國,古之製也。

除了在郢都留守的太子臧,還有幾名因為軍功而升上來的上柱國在都城,一部分陳蔡地的分到了土地的新軍也在郢都附近,倒是一些家族勢力龐大的貴族隨行,楚王並不放心把他們留在都城。

陳地繁華,即便五年前才經曆過戰火,但借著一部分舊貴族忠於王子定的由頭,楚王在陳地實行了土改,反正改的也不是楚王的土地而是貴族的,當真是大刀闊斧,這使得陳地很快地恢複了原來的繁華,更勝一籌。

或曰,陳在楚夏之交,通魚鹽之貨,其民多賈。楚與夏因為當年問鼎和自稱蠻夷的事,使得楚和中原諸國的交往多用楚夏而分。

中原最早發達的幾個地區諸如鄭、宋等,都在陳地附近,又因為鴻溝的緣故,使得陳地成為楚國中原地區重要的通路。

再加上泗上的發展,陳蔡土改的進行,陳地的繁華讓楚王很是高興。

隻是這種高興是長期的,而現在楚王正在行宮中大罵一些貴族的愚蠢。

南方傳來消息,安陸發生了一場民變,按照泗上的說法叫起義。

民眾因為反抗安陸地的貴族選擇了暴動,奪取了大量的武器,以至於攻占了整個安陸城,並且號稱要建立“真正的平等”,要均分貴族的土地、遏製那些依附於貴族的商賈。

很顯然,這一次起義受到了墨家和農家學說的影響,但若說是墨家主導操控的卻又不是,怕是一些當地的人受到了一些宣傳之後自發暴起的。

這種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起義暴動這種事常有,可這一次卻讓楚王破口大罵愚蠢的原因,又和原來不同。

安陸地處在雲夢澤邊緣,此時巨大的雲夢澤尚未開發,當年晉國攻破了陸渾,大量陸渾的貴族逃亡,連同貴族一起逃亡的還有許多民眾,這些民眾便被楚國安置在了此地,便稱之為安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