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多步的距離,對於這些口徑很小的銅炮而言已經算是極限,基本上能否命中都是靠運氣。
但在運氣之外,還可以靠計算和經驗,讓打中目標這個算是很運氣的事幾率更大一些。
轟轟幾聲,十五門大炮同時開炮,鐵丸的落點很靠近齊軍的炮兵,但隻有一枚砸中了齊軍銅炮的車架。
對麵齊人的炮兵緊張起來,原本他們要轟擊步兵的,但麵對著墨家火炮的轟擊,隻能調轉炮口,想要對轟。
然而終究還是慢了許多,剩餘的三門炮開了一次,炮彈距離義師的炮兵很遠,齊人根本來不及調整角度,而且也並沒有各種提前的數學計算的支持,隻是憑借經驗。
他們倒是想跑,可是又不能跑,若是他們跑了,營壘前的步兵就要立刻承受義師火炮的密集轟擊。
可對轟幾輪之後,齊國在營壘前的四門炮隻剩下了一門,大概終於是接到了命令,炮兵放棄了大炮,向後退卻。
六指在後麵觀察著之前的對轟,遠處傳來的炮聲那是別的師也在和齊人對轟,現在炮聲不再對稱,看來全線前沿的齊軍炮兵都已經撐不住了。
如今那十二門口徑稍大一些的銅炮已經在車架上準備就緒,工兵們也正在和炮兵的指揮官溝通一會如何構建陣地,前線的對轟也已結束。
六指卻不忙,他確信,現在齊軍主將一定看不明白義師到底想要幹什麼。
按說,如果想要打開缺口,那就應該把大炮集中起來猛轟一處。
而現在義師各個旅配屬的小炮都分配在陣地之前,直接歸屬於各個師指揮,分散轟擊,隻是先打擊齊國的炮兵。
六指想,這在齊人主帥看來,義師是準備在全線慢慢推薦,緩慢壓縮,利用炮兵的優勢,一點點的推進。
這應該是齊人主帥所喜歡的,因為這樣的推進速度很慢,而且可以不斷收攏前麵潰敗的士卒,將後麵的士卒頂替上去,不斷交戰在第一道營壘前添油交鋒。
這樣做的好處,便是義師的損失會小很多:炮兵推進,轟擊齊軍營壘和方陣,步兵等炮兵轟擊一個時辰,再慢慢推進,將打開缺口的齊軍向後趕。
這種欺騙,正是適之前命令兩個師展開後,歸屬於旅一級的小炮不集中的原因。
這樣的話,齊人覺得,這一戰義師雖然必須要獲勝,但獲勝的損失一定要小,不能在這裏死戰:因為臨淄軍團尚且還在,那才是齊軍的主力,如果在這裏損失太大,這一戰就算獲勝在戰略上也已失敗。
所以,齊人會相信,墨家要采用這種風險最小、損失最小、但是速度最慢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墨家炮兵的優勢,用每天向前推進一些距離的辦法,不斷擠壓齊人的防禦範圍。
一旦擠壓到一定程度,調動難以展開的時候,齊人就會潰敗。
然而六指卻明白,這不過是欺騙,這種欺騙的背後,自己這邊下一步的猛攻,其實還是欺騙。
他還在等,還在等別處的陣線上開始緩慢向前推進,讓齊人主帥誤以為墨家要才用緩慢推進的方式獲勝、而且開始調動後續的部隊分散到防線各處方便支援的時候,他才會行動。
全線推進是虛、自己等到齊人以為義師要全線推進開始調動而猛攻山坡還是虛,真正的實,在適所處的南線。
於是,六指命令道:“步兵向前推進一百二十步,等旅屬炮兵跟上,繼續轟擊齊人營壘。步兵不要衝擊,等待命令,掩護炮兵。如果齊人越壘來襲,不要追擊,齊射趕走他們就好。不準急躁,不準出擊,哪怕齊人被炮擊混亂,也不準不等命令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