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會議對於正確應對第三次民族主義浪潮的影響,特別是戰勝蘇東劇變對我國民族關係的嚴峻考驗,進一步加強各民族大團結,動員各族人民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而攜手奮進,起到認清形勢,穩定社會的重要作用。
第二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於1999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是在我國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關鍵時期,即將邁入21世紀的曆史時刻召開的。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講話中總結新中國成立50年來民族工作的成就和經驗,深入研究民族工作麵臨的新形勢,全麵部署跨世紀的民族工作。要求全黨全社會要充分認識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重點抓好四個方麵的工作:第一,抓住曆史機遇,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發展;第二,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大力培養少數民族幹部;第三,加強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和社會穩定;第四,堅持和加強黨對民族工作的領導,不斷提高民族工作的水平。
在這次會議上,第一次係統明確地提出西部大開發的五項主要任務,明確要求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聯係到今天我國東部加快、中部崛起、東北振興、西部開發的區域發展的基本格局,可以看出,這次會議對加快推動民族地區經濟社會建設與發展產生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
第三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於2005年5月27日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是在我國改革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全國各行各業牢固樹立和全麵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背景下召開的。會議規模大、規格高、代表性強。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所作主旨講話,深入分析民族工作麵臨的形勢,確定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係統總結我們黨關於民族問題的12條基本理論和政策,科學回答並深刻闡明民族工作理論和實踐中的一係列重大問題,重點研究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實現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對正確處理民族問題、切實做好民族工作做出重要曆史性貢獻。
與前兩次相比,這次會議頒布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關於進一步加強民族工作,加快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國務院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的若幹規定》。民族工作實現曆史性突破。
“新要求”,全麵準確把握中央民族工作最新精神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誌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繼承和發揚黨的民族工作優良傳統,高度重視民族工作,多次強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利益的中國夢,必須依靠56個民族的團結和力量。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多次深入民族地區調查研究,多次召開會議專題研究民族工作,多次聽取有關民族問題的情況彙報,多次就民族工作發表重要講話,多次對民族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推動新形勢下民族工作取得新進展。當前,我國進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麵深化改革的關鍵時期,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麵臨新的情況,民族工作麵臨重大挑戰,確定今後一個時期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務,科學回答並闡明民族工作理論與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根據世界形勢和我國國情準確把握現階段民族工作的特征,處理好我國民族問題,做好民族工作成為這次會議的重點,也深刻反映了做好民族工作的極端重要性和緊迫性。中央第四次召開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從戰略高度給民族工作定位,起到了調動各方麵力量在政治道路上明確方向,在民族理論上正本清源,在政策方針上科學闡釋,進而啟動統一思想認識,堅定信心決心的作用。習總書記在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準確把握我國統一多民族國家的基本國情,科學分析民族工作麵臨的新形勢新特點,深刻闡釋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科學內涵和民族區域自治製度等民族工作的重大問題,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思想性和指導性,體現了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戰略思維和重大理論思想,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成為指導新形勢下民族工作的綱領性文獻。
一是牢牢把握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做好新形勢下民族工作必須牢牢把握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正確政治方向,堅定不移貫徹黨的民族理論政策”。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就是“堅持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堅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製度,堅持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堅持打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思想基礎,堅持依法治國,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和諧發展,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共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這“八個堅持”,包含了政治方向、工作主題、根本途徑、思想基礎、民族關係、發展規律、基本原則等方麵,係統回答了民族工作的重大課題,反映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這一基本國情和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一最大實際,反映了我國民族事業進步繁榮規律,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民族工作,關鍵是堅持這條道路不動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