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序言(1 / 3)

從現在開始從你我做起二十世紀以它輝煌的文明給人類曆史留下美麗的一筆。快捷的交通使高山峻嶺變坦途,互聯網絡讓一切距離消失。現代工業使人們懂得了什麼是舒適,而曾經溫柔的大自然卻變得十分不自然。有些影響人們健康的疾病也趁虛而入。近年來,患糖尿病的人越來越多,已成了受公眾關心的議題。許多人認為糖尿病就是生活優越所致。

其實,早在數千年以前,人們就知道了糖尿病。但那時沒有流行病學者,糖尿病的發病率沒有記載。公元二世紀,一位希臘醫生給糖尿病起了名字,在希臘語中,糖尿病代表“吸走”。這太形象了,糖尿病吸走了人們的健康和幸福,大筆的醫療開支吸走了財富。

糖尿病病人“三高”“三低”日益嚴重糖尿病在我們國家目前總的情況是“三高”、“三低”。

第一,患病率高。糖尿病是一種危及我國人民健康的常見的並日趨嚴重的疾病。1980年,我國糖尿病的患病率為0.67%。1996年,我國糖尿病占20歲以上人口總數的3.2%,糖耐量損害的患病率為4.8%。這17年間,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率增加了5倍。糖耐量損害指的是,餐後血糖高於正常,但還沒有達到糖尿病的水平。糖耐量損害的患者相比於血糖正常者,有更高的心血管疾病患病率,是2型糖尿病的後備人員,每年約有10%-20%的糖耐量損害患者發展為2型糖尿病。目前,我國約有4000萬糖尿病病人,另外約有4000萬的糖耐量受損患者,這意味著我國有將近8000萬人血糖不正常。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生活方式的改變,我國的糖尿病患病率還將持續的迅速的增加。

第二,並發症患病率高。我國的糖尿病病人中大概有一半患者合並高血壓,有三分之一合並糖尿病眼底病變,四分之一合並心血管病變。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病人群90%左右,它的血管並發症使人們喪失勞動能力。另外,還有50%~80%是合並糖尿病神經病變。這些糖尿病並發症是造成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引起糖尿病醫療費用增高的主要原因。

第三,糖尿病醫療費用高。糖尿病治療的花費已成為許多國家不堪重負的壓力:美國1987年糖尿病耗資204億美元,1998年糖尿病花費則高達1000億美元;居住在我國城市的2型糖尿病病人,要想在血糖、血壓及血脂方麵得到充分的治療,每月治療費用也要近1000元人民幣,這種花費有一半是用於大血管並發症治療。糖尿病已經並將繼續給我國帶來沉重的社會負擔與經濟負擔。

“三低”中的第一個低是糖尿病確診率低。有很多病人有糖尿病但並沒有被診斷出來。通俗地講,在醫院檢查確診一名糖尿病病人,說明在社會上還有3名糖尿病病人沒有被發現。

第二是糖尿病科學治療低。有的病人由於沒有得到科學治療,造成嚴重的並發症,造成醫療費用高,治療效果差。

第三是接受了糖尿病治療的患者達標率低,治療未達標是普遍現象。糖尿病治療強調綜合治療,即高血糖、高血壓得到控製,血脂異常得到糾正,體重能保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範圍內。遺憾的是,由於現在科學普及不夠,很多病人不能得到及時、科學、合理、經濟的治療,因此相當一部分病人,治療沒有到位,甚至出現並發症難以治愈甚至難以控製的情況,造成治療效果大大降低。

對抗糖尿病,“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就目前的醫療科學技術水準來說,絕大多數的糖尿病病人還不能被治愈。但是,糖尿病是完全可以治療、控製和預防的。從這個角度來講,通過目前科學、合理的治療,糖尿病病人需要掌握一定的醫學科普知識,還要保持好的心態。在人的一生中,尤其到了一定的年齡,得病是一個正常的現象,是人生的必然一環。房子蓋得久了,過了數十年,就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通過適當的維修,房子還可以居住幾十年甚至數百年。人的身體也是如此。有些不舒服,甚至有些疾病,這並不意味著生命的裏程就必然會提前終止。實際上,到了一定年齡,比如超過50歲、60歲,身體完全沒有一點異常的個人是非常罕見的。但隻要科學地對待疾病,掌握好與疾病共處的技術和手段,我們可以在有病的基礎上,健康地生活,生命的裏程可以不縮短,生活的質量可以不下降。

糖尿病病人不僅要保持好的心態,對待糖尿病要在戰略上藐視,戰術上重視。宏觀上講,人類總會不斷地認識疾病與戰勝疾病。但具體地說,在不同的階段,人類對疾病的認識總是有限的,也不可能戰勝所有的疾病。某些疾病,暫時不能戰勝,但是,完全可以很好地相處。糖尿病、高血壓都是如此。

對待糖尿病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所謂“知己”,就是要了解自己。比如自己的糖尿病屬於什麼類型,糖尿病已經到了什麼階段,有否糖尿病並發症如眼底、腎髒病變等。所謂“知彼”,一方麵是要了解為你看病的醫生,彼此應該有比較深入的了解,醫生熟悉患者,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情,甚至了解患者的家庭狀況和經濟狀況,會更好、更科學經濟地設計好治療方案,包括隨訪和檢查方案;患者信任醫生,就會少走彎路,以最短的時間和最經濟的方式達到最理想的治療目標。知彼的另一個方麵,是要了解糖尿病,糖尿病病友應該學會與糖尿病和平相處;學習和掌握糖尿病及其相關知識。

隻要應用好現在廣為采用的科學的綜合治療措施,絕大多數患者完全能夠控製好糖尿病,能夠避免或推遲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和發展,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學習、工作和生活。盡管有糖尿病,但仍然能享受正常的人生,這就是一些糖尿病專家稱之為的“服藥的健康人”。要做到這些,糖尿病病人必須學會觀察、總結、分析自己的病情,並能正確處理之。離開了患者的配合,再好的醫生也治不好糖尿病。

本書是根據我30餘年的臨床實踐,結合國內外防治糖尿病的最新進展,緊緊圍繞糖尿病與人們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的實際情況,從糖尿病病人的飲食調養,運動方式與方法,糖尿病病人的心理調適,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與教育入手,使糖尿病病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知道糖尿病的危害及預防和控製的重要性,通過掌握糖尿病相關知識,從而減輕患者因為對糖尿病無知而付出的代價。

本書中“糖尿病口腔並發症的防治要點”和“妊娠糖尿病”分別由解放軍第306醫院口腔科主任施生根教授和內分泌科副主任劉彥君主任醫師所寫。

本書出版的目的是為讀者全方位解讀糖尿病的病理、發展及如何控製,使得糖尿病病人通過自習知識,學會調理自己,從而降低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率,降低糖尿病並發症引起的致殘率和死亡率。糖尿病病人有了正確的健康觀念,掌握了正確的生活方式,糖尿病病人也能夠帶病長壽,並且快樂地享受生活。

所謂生命無價,健康是一。這個“一”是基數。有了健康這個1,如果你家庭很好,那就算加個0,1+0=10;如果你事業又成,那就再加個0,1+0+0=100;如果你又很富有,又有地位,那就再加兩個0,1+0+0+0+0=10000,達到了1萬。但是,離開第一個1,後麵的0再多,也還是0.健康才能使我們充分地享受生活,才能使我們更好地為人民、為社會服務,才能更好地體現我們的價值。珍惜健康就是珍惜生命,就是對個人、對家庭和社會的高度負責。

我真誠地感謝所有為本書的編寫和出版作出貢獻的編輯,真誠感謝每一位讀者朋友,我期待您的反饋,並借此改進我們今年的工作。我願用這樣一段話與廣大讀者共勉:

疾病是健康的大敵,更大的敵人來自於我們自己。

珍惜生命,關愛健康,從現在開始,從你我做起。

幸福的生活會更幸福,朝霞美無限,夕陽更絢麗。

總述

揭開“甜蜜的殺手”之謎

糖尿病給人類帶來了嚴重不幸,這已經引起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重視。2006年,經過許多國家提議,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每年的11月14日命名為“糖尿病日”。11月14日是胰島素的發現者、諾貝爾獎金獲得者、加拿大的Banting醫生的生日。早在1991年,國際糖尿病聯盟已經將該日命名為“糖尿病日”。國際糖尿病聯盟是非政府的國際組織,而世界衛生組織則是聯合國的組成部分,各國衛生部的聯盟。顯然,從國際糖尿病聯盟到世界衛生組織對“糖尿病日”的命名,體現了從民間到政府,糖尿病都收到了高度的關注。

古代關於糖尿病的記載,以中國為世界之先。早在公元前500年,“黃帝內經”上,就有關於糖尿病症狀詳盡的記錄。在漢朝醫書“金匱”上就有了“消渴”的名詞,意思是多飲、多尿、多食。在西方國家,關於糖尿病的記載則比中國晚了許多年。直到公元前30~50年,羅馬帝國時,Cornelius才對於糖尿病的症狀做了詳細的描寫。而是Aretaeus(公元30~90年)第一個提出Diabetes作為糖尿病的名詞,其意思是“尿病”。公元1675年,英國人Thomas Willis發現了糖尿病病人的尿是甜的,就在Diabetes這個詞的後麵加了一個形容詞Millitus(甜蜜的意思)。

從此,英文中就有了固定的糖尿病名詞:Diabetes Millitus,中文翻譯為糖尿病,並一直使用至今。

伴隨著人們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日漸改善,糖尿病這個“甜蜜殺手”也正以驚人的速度向我們襲來,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以糖代謝紊亂為特征的慢性代謝性疾病,被稱為文明社會的“富貴病”,其死亡率和致殘率高。在發達國家,糖尿病是造成人們失明的第一位原因,美國接受截肢手術的患者中約有一半是糖尿病病人。75%左右的糖尿病病人是死於心血管疾病。而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合並糖尿病的不在少數。如我國2006年完成的中國心髒調查發現,在因急性心肌梗死、冠脈綜合症入院的患者中,四分之三患者有血糖異常,其中大約三分之一是已經確診的糖尿病病人,三分之一是未經診斷的糖尿病病人,還有三分之一是所謂的糖尿病後備者即空腹或餐後血糖受損者。

明其危害,觀其類型,提高安全指數

糖尿病是危害人體健康的一種比較嚴重的內分泌代謝異常性疾病,糖尿病發生後,引起糖、蛋白質、脂肪、水和電解質等一係列代謝紊亂。糖大量從尿中排出,並出現多飲、多尿、多食、消瘦、頭暈、乏力等症狀,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製,進一步發展可以引起全身的各種嚴重的急、慢性並發症,從而影響到機體的許多髒器,使眼、心髒、腎髒、下肢、足、血管及神經等發生病變,還可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糖尿病的急性並發症而直接威脅病人的生命。

糖尿病的三大危害

直接導致代謝紊亂症

血糖升高導致滲透性利尿使病人出現多尿、口渴和多飲。病人體內葡萄糖不能利用,蛋白質和脂肪消耗增多,引起乏力、體重減輕。為了補償損失的糖分,維持機體活動,需多進食物多飲水,形成典型的口渴、多飲、多尿、多食、體重下降,即所謂的“三多一少”表現。1型糖尿病病人起病較急,病情較重,症狀明顯或嚴重,有的病人甚至以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並昏迷作為首發症狀而就診。2型糖尿病病人起病緩慢,病情相對較輕,“三多一少”的症狀不典型,僅表現為某些不明顯的症狀如乏力、口渴,甚至無任何症狀,隻是在查體時發現血糖高,有的病人在糖尿病早期還可出現餐前發生低血糖,尤其是午餐前的低血糖。

導致急性並發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為糖尿病的急性並發症。一些病人以此為首發症狀。長期血糖控製不當,容易引起許多並發症,在國人十大死因當中,有半數死因和糖尿病有關。當血糖過高時,容易導致急性酮酸中毒、高血糖高滲透壓性非酮症性昏迷;前者常常發生在1型糖尿病病人,而後者則常發生在2型糖尿病病人。這種急性的嚴重高血糖可以直接導致患者死亡或殘疾,需要引起患者及其家屬的高度重視。因為,這種高血糖隻要及時被發現並處理得當,患者完全可以恢複正常,不僅生命得以挽救,還可以使患者少受痛苦和節約大量的醫療費用。

導致慢性並發症持續高血糖得不到良好的控製,會引起糖尿病慢性並發症,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腎髒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動脈粥樣硬化、糖尿病足等,最終導致失明、腎功能衰竭、糖尿病胃輕癱、尿瀦留、心肌梗死、腦卒中、截肢等致殘、致死的嚴重後果。糖尿病的症狀嚴重時,會出現嚴重的視力障礙和神經症狀。所謂視力障礙,是看東西不清楚,又稱視物模糊。長期的高血糖則可導致患者嚴重的眼底病變即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眼底病變輕者可無任何不適,重者則可失明。糖尿病是發達國家致盲的第一位原因。糖尿病可引起神經病變。周圍神經病變通常以下肢病變更為明顯,最常見的是對稱性遠端為主的麻木和感覺異常、感覺減退。部分患者可以出現痛性神經病,即頑固的以下肢疼痛為嚴重表現的神經痛。糖尿病亦會引起自主神經病變,可以影響到多個係統,如消化道、泌尿生殖係統、心血管係統等。嚴重的心血管自主神經病變的患者甚至可以發生猝死。糖尿病初期症狀非常輕微。即使病情已達某一程度時,往往也沒有很明顯的自覺症狀,所以,大多在定期性的身體檢查中,才被發現出來。不過,被診斷為糖尿病時,很少能看出有任何特別的症狀,隻是在尿液中檢查出糖分或者血液中葡萄糖增高而已。

糖尿病的四種類型

嚴格地講,糖尿病應該分為四種類型。我們平常比較關注的是第一種和第二種。

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以往曾被稱之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指胰島功能喪失,必須注射胰島素才能控製高血糖。這些病人體內胰島素低於正常值,一般在4μu/m以下,屬胰島素絕對缺乏,必須補充胰島素才能控製病情,否則很容易發生酸中毒及其他並發症,故以往稱之為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國際上早已經不用“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來表達1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

我國的糖尿病病人中大約95%以上屬於2型糖尿病病人,2型以往被稱之為“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與1型不同的是,這類病人多在成年發病,故又稱“成年發病型糖尿病”。他們體內的胰島素一般正常或稍高,也有偏低者,但總的來說胰島素的缺乏是相對的,由於一些較為複雜的原因造成胰島素的利用障礙而發生糖尿病。病人大多體型肥胖,對胰島素治療不敏感,血糖波動小,很少發生低血糖或酮症酸中毒,因而又被稱為“穩定型糖尿病”。同樣,國際上也不再用“非胰島素依賴型糖尿病”來描述這類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