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有著大海當掩護的日本尚且無法逃脫被破虜軍攻打的命運,更何況緊挨著遼南的遼西之地,如果破虜軍沒有了建奴的威脅,恐怕都用不了大明朝廷出手,遼東軍團就會被破虜軍給滅了。
雖然遼東軍團和自己是敵人,但是對皇太極來說,破虜軍的威脅顯然更為致命,皇太極調集重兵陳列在遼西前線,就是故意讓遼東軍團在遼西之地一根毛的好處也撈不到。
而對內,遼東軍團又要應對崇禎皇帝和破虜軍的步步緊逼,如果不想辦法破局,敗亡隻是時間問題。
而以祖大壽為首一幹遼東武將好不容易才混到現在這個地位,麾下數萬雄兵,朝廷每年幾百萬兩銀子養著,朝廷要他們出兵,還得看他們的心情,肯定不會甘心就此束手就擒,任由朝廷和破虜軍擺弄。
皇太極也正是算準了這一點,才咬緊牙關派遣了數萬大軍對遼西前線嚴防死守,要知道皇太極這樣做,導致他無法抽調多餘的兵力征服漠南蒙古,就連本來遠遁青海地區的林丹汗又跑回宣府以西的河套地區,重整旗鼓,招募部眾。
而且後金現在還是一個強盜集團,內部生產遠遠無法滿足他們的內部消耗,尤其是軍事物資方麵,所以他們才隔三差五侵略大明,甚至不惜糾集重兵,大規模入寇,就是為了到大明來搶錢、搶糧、搶人,順帶削弱大明實力。
可現在到大明去搶劫已經很不現實了,建奴之所以能堅持下去,全靠他們以前搶到的巨額財富,在加上大明境內大量的漢奸商人主動配合,替建奴輸血。
不過隨著破虜軍遠攻日本之戰結束後,方雲的重心又重新回到了大金國身上,雖然很不想承認,可不得不說,皇太極是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壓力,他知道大金不能在這樣下去,必須要想辦法破虜局。
皇太極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和自己一樣遭遇的難兄難弟遼東軍團,皇太極想要破虜局,無非就是加強自己軍事力量,最好就是同時還能削弱對方的軍事力量。
不過想要削弱破虜軍的力量,他們的軍事力量隻會更弱,所以皇太極的第一目標還是征服蒙古;第二目標入寇大明搶錢、搶糧、搶人;第三目標,消滅遼東軍團,第四個目標征服大明,最後一個目標才是對付破虜軍集團。
可要對付蒙古,首先就要消滅林丹汗,畢竟林丹汗可是蒙古黃金家族的直係後裔,在蒙古諸多部落中有很大的號召力,林丹汗回到河套西部地區之後,收攏了原來察哈爾部的大部人馬。
再加上去年皇太極和方雲在遼南地區大戰,大量的蒙古士兵被皇太極當成炮灰送上戰場,在林丹汗回到歸化地區後,不少蒙古部落又重新回歸了林丹汗的懷抱,因此林丹汗很快又聚攏了兩萬騎兵。
皇太極倒是不怕林丹汗的兩萬騎兵,有一萬大金鐵騎就足夠了。
隻是打敗林丹汗容易,想要全殲林丹汗的軍隊就難了。林丹汗也是一個人精,打不贏就跑的套路他已經玩的很溜了。
兩萬騎兵灑在茫茫蒙古大漠之上,皇太極也無可奈何。可如果不消滅林丹汗的主力部隊,就就無法徹底將漠南蒙古納為己有,所以要征服漠南蒙古,至少出動數倍於林丹汗的兵力,才有可能殲滅林丹汗的主力部隊。
可是在遼東軍團和破虜軍集團的雙重威脅下,皇太極很難放心抽調五六萬騎兵去攻略蒙古,蒙古地廣人稀,這一去少說也得半年的功夫,要是不解決老巢的安危問題,等他們從蒙古回來,沈陽不是改姓方就是改姓朱了。
這天,皇太極又讓手下的太監叫來了狗漢奸範文程,商討該怎麼利用遼東武將集團和破虜軍的矛盾,已經他們對朝廷的不滿,讓祖大壽和吳襄和他們合作,共同攻打蒙古部落,最不濟,也要讓祖大壽等遼東武將冷眼旁觀,好讓他們放心地從遼西前線抽調兵力去攻打蒙古。
“範先生,說服祖大壽等人的任務本汗就交給你了,隻要祖大壽願意合作,我們大金也是可以付出一定的報酬!事成之後,本汗一定重重有賞!”皇太極說道。
範文程對皇太極一有大事就找自己商量感到十分自豪,這證明自己是後金集團中當之無愧的第一謀士,範文程頓時有種士為知己者死的感覺,隻見範文臣激動地說道:“主子放心,奴才保證完成任務,定不負主子重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