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除了網羅現成的人才之外,方雲還成立了新式學校,係統性地培養專業人才。
新式學校教授的主要是數理化方麵的知識,不過礙於這方麵的人才有限,導致師資力量嚴重不足,目前隻在州府兩級行政單位設有小學和中學。
新式學校的老師大部分都是方雲抓來或者請來的西夷人,所以海軍第一艦隊又多了一個任務,那就是全力抓捕,口誤,應該是邀請海外友邦國家的知識分子到山東來做客。
不過新式學校國文方麵知識還是由大明的讀書人擔任老師,但教授的內容也和縣州府的官學已經民間私塾不一樣,主要負責教會學生認字,懂道理,明是非就行了,那些個之乎者也之類的統統都免了。
不過由於新式學校培養的學生不參加科舉考試,畢業了不僅當不遼官,還得自己找工作,這不是瞎耽誤工夫嗎。畢竟從小學念到中學,七八年的時間,即便入學的時候,隻是一個六七歲的蒙童,畢業了也有十四五碎了,在古代,這個年紀的男孩女孩,已經可以結婚了。
因此形式新式學校在山東和安東兩省的士紳商階層很不受歡迎,就連普通百姓對於讓自家子女上新式學校也缺乏興趣。
當然這也隻是他們自己一廂情願而已,方雲花費打代價創辦新式學校,肯定不是為了培養無業遊民,如今督軍府下麵有九部,省府有九廳,州、縣行政單位有九處,這些都需要大量的公務員,除了,這些部門,還有銀行,老師,醫生等等學科,這些都是新式學堂培養的對象。
就拿新式學校來說,數理化課程的老師,不能一直由西夷人擔任,從新式學校畢業的學生就是最好的選擇,所以從新式學校畢業,就像是後世新中國剛成立的時期的大學生一樣,畢業就包分工作為了,根本不用擔心就業問題。
不過方雲也懶得向他們解釋,目前新式學校數量不多,有處於起步階段,學生也隻有幾千人,學生的學費和衣食住行都由督軍府承擔。沒有人自願送孩子來上學,方雲便在社會上收留十歲以下的孤兒入學。
所以目前新式學校的學生主要以孤兒為主,明末這個時期,孤兒還是很多的,生員暫時不缺,等幾年後第一批學生畢業了,師資力量更加龐大,就可以在各州縣繼續開辦新的學校。
所以就算未來幾年都科研部都造不出蒸汽機,方雲也不會氣餒,等新式學校普及大明,人才儲備的基數將會擴大數百倍上千倍,各方麵的人才齊備,到那時,研發最原始的蒸汽機,就真的隻是時間問題了。
就在這一片欣欣向榮的發展中,安東省的百姓引來在督軍府治下的第一個春節,在過去長達八個月的一名過程中,安東省的漢人數量已將超過了300萬。
不過其中有近200萬是那些在安東省購買土地的地主,換成現在的說法就是農場主組織的移民,真正有督軍府負責移民的百姓隻有一百餘萬,這樣再次證明,民間蘊含了無窮的力量,關鍵在於政府能不能將它利用起來。
不過即便移民三百萬到安東省,安東省的人口也才堪堪達到一千萬人,安東省有一個半山東省那麼大,山東的人口都有兩千多萬,安東省容納兩千萬人口完全沒有問題。
再者在方雲的眼中,要讓安東省更好地納入督軍府的統治,讓那些朝鮮遺民斷了不該有的想法,最起碼也隻要做到讓漢人成為安東省的主要居民。
如果統治者是建奴安東省,要做到這一點,隻能將九成以上的朝鮮遺民全部殺光,但是對方雲來說,隻需要堅持不懈的地安東省移民就可以了。
尤其是現在安東省南部城市成為和日本貿易的重要城市,大量的海商集中在安東省,不算山東在內,每個月都有百餘艘大船來往於安東和大明其他省府,移民安東省,也成為大明百姓首要選擇。
新年伊始,不管是士紳階層,還是普通百姓,也不管是朝鮮族百姓還是漢人百姓,都熱熱鬧鬧地過了一個大年。
尤其是農民,這過去的一年裏,他們連續兩次大豐收,兩成佃租以及數十畝的農田,讓每個農民都有有了餘錢過年,不僅能夠吃上有湯有肉的大餐,全家人都能有一套新衣裳過年,比起以往過年的光景,簡直就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不過督軍府治下百姓歡天喜地的過年,建奴那邊日子可就有些不好過了,崇禎六年和破虜軍在遼南大戰,他們損失了五六萬兵力,不僅一無所獲,還徹底失去了遼南。
失去了遼南對建奴的影響還在繼續擴大,因為破虜軍占據遼南之後,常年在遼南地區駐紮三萬多人,全部都是裝備了火槍火炮的火器部隊,還征服了朝鮮,使得朝鮮成為遼南地區破虜軍的大後方,這嚴重地影響到了皇太極和建奴高層早就製定好的削弱大明的戰略計劃。